第二期專題:綠色就業是工人回應環境危機的最佳方案嗎?

第二期專題: 綠色就業是工人回應環境危機的最佳方案嗎?

全球暖化危機日益嚴重,高污染行業備受社會輿論壓力,可是我們只看到這些企業如何只顧洗刷自己形象,而並未能大刀闊斧減少自己對地球的傷害,更甚者,身處這些行業的工人為保飯碗,卻只能選擇歸邊,失去自己作為人類一份子應有的話語權。

當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他便主張推動綠色就業。關於綠色產業的定義,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y Union)於2007年發表如下聲明:“如果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基於環保考慮,藉助科技,以綠色生產機制力求在資源使用上節約以及污染減少的產業,我們即可稱其為綠色產業。”

主要綠色產業包括:

  • 清潔生產技術:提供工業生產、產品與服務,持續進行清潔生產改善。

  • 回收再生資源以創造生態化:將生產中所產生的副產品與廢棄物回收,並轉製為基本原料的相關產業。

  • 應用再生資源生產再生產品:將生產中所產生之副產品或廢棄物回收,並轉製成具其他功能與用途產品之相關產業。

  • 開創具新興與策略性之環保技術:引進高級環保技術,培育高級環保人才,發展各種高級化學、生物、物理等環保技術,以建構綠色產業科技。

  • 再生能源產品與系統製造:清潔能源及廢棄物能源利用,改善能源結構、促進能源可持續利用之相關再生能源科技產業。

  • 關鍵性環境保護相關產業:解決社會與產業界環保問題之技術及關鍵性組件開發製造之關聯產業。

事實上,綠色就業這概念不是新鮮事,可是歷任政府由於害怕保守工會的壓力,更因為前布殊政府與石油產業的利益千絲萬縷,而不敢貿然推行。如今,國際輿論已視環保措施為國際外交成果的指標之一,藉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機遇,淘汰舊產業,投資數以十億美元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等產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讓舊產業工人轉移到新產業上。

綠色就業概念原意雖好,但工人的話語權卻沒有因此恢復,從綠色就業提出至今,工人一直欠缺主導地位,而成為大資本洗刷形象的重要工具。

首先,工人的集體談判權並沒有因為綠色就業而恢復,相反情況依舊。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近月在英國懷特島發生的維斯塔斯風機廠工潮,隸屬丹麥維斯塔斯公司的懷特島廠方決定關廠,理由是要轉移到更具發展潛力的國家,例如美國和中國。可是,關廠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工人的集體同意,也沒有討論過關廠以外的可能性,例如賣盤,而工人在過程中一直備受廠方的欺壓,態度惡劣。風力發電早已被各國視為能源開發的未來,前景光明,可是與其他跨國資本一樣,一邊洗刷自己的綠色形象,一邊卻違反工人的應有權益。這次事件也讓英國以至歐洲其他地區的工人和環保人士連結起來,一方面要求恢復生產,另一方面呼籲保障當地人的就業。

其次,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綠色就業,依舊把目光放在大規模生產,有利可圖的產業上,從股票市場的活動,已可見一斑,只要是生產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只要是生產電動車和環保電池,股價便很快翻幾番,但諷刺的是,同樣是具有綠色就業概念的廢物回收,本已是少人問津,只是老人家拾荒勞動賺取生活費的唯一途徑。即使是一般工人的勞動權益卻備受忽視,而且在金融危機下,很多資源的價格下降,也使廢物回收變得無利可圖,進一步壓抑他們的收入。這個惡性循環也使廢物回收行業難以生存。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代表黎妹的文章便指出了玻璃回收的潛力,可是政府和業界都忽視了。英國更有例子指廢物回收行業有不少潛在風險,工人安全沒有保障。

由此引伸出兩個關鍵議題,關乎綠色就業是否合乎公義,其一是誰真正可以從『綠色就業』的大趨勢下得益,其二就是『綠色就業』可能引起另一些環保和職業安全問題。很多工人組織已經發出呼籲,要求『綠色就業』也能顧及性別和種族平等。 此外,『綠色就業』作為新興行業,職業安全和健康往往備受忽視,令人擔憂,一方面,鉛和水銀的應用卻在緩解氣候變化的前提下有增加的趨勢,且工人在處理回收得來的有毒物質缺乏應有保護,另一方面,綠色建築的工業安全也受到忽視。

故此,工會和工人團體正在綠色就業的議題上,爭取他們應有的話語權。一方面,國際工會提出了Just Transition的概念,要求在產業轉移到清潔技術的同時,要對工人公平,此外,也有人呼籲在提倡綠色就業的同時,也要注重職業安全。而如果你不是產業工人,又有什麼途徑可以支持公平的、安全的綠色就業?也許維斯塔斯事件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就是持有該公司股份的小股東,也自發在股東大會上向管理層進行質詢,而環保人士更與工人一起直接行動,佔據廠房,企圖阻止廠方搬遷機器。要真正實施綠色就業,工人和公眾奪回話語權,阻止大資本繼續騎劫綠色就業,將會是一個關鍵。

本期專題內容有:

 

下載版253.5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