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是我們的義務” --德國阿爾斯通電力工人為保工作而長期鬥爭

譯者:李莉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恐怕不會有哪家公司的職工像阿爾斯通電力(ALSTOM POWER)在曼海姆市(Mannheim)的職工那樣,伴隨著勞資談判過程中的罷工,為了保住他們的工作崗位,進行如此頻繁的鬥爭。 2005年3月18日的鬥爭就是其中一例。鬥爭的緣由是,巴黎阿爾斯通電力系統總部向歐洲企業職工委員會下達了對曼海姆工廠的新一輪重組計劃。根據這一計劃,現有的2000個工作崗位中將有900個被裁掉。為此,必須關閉曼海姆的一些重要的部門和工廠。這就意味著工廠喪失重要的功能和生產能力,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剩餘的1100個工作崗位大部分也將相繼被淘汰。

阿爾斯通電力是一間法國公司,它的巴黎總部為曼海姆的工廠製定的中期目標是,在當地保留一個約有400名員工的客戶服務中心,用於接受德國客戶的訂單,同時接受“德國政府為出口項目提供的財政資助”(由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提供出口信貸和項目融資,Hermes投資銀行受政府委託提供政策性保險業務)。

這次裁員計劃迫使有著豐富鬥爭經驗的職工們再次行動起來。早在2003年11月,企業職工委員會就已經通過一項公司協議來平衡利益。該協議詳細規定了所有需要保留的功能和生產能力,以此確保2000個工作崗位。總部領導也向每一位職工許諾,他們有義務,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不進行任何公司裁員。長達數月的激烈鬥爭總算有了結果。

企業職工委員會當時做出的讓步在於,將減少700個工作崗位的計劃改為減少350個(當時共有2200個工作崗位)。事實上僅裁掉了200名職工。當時取代裁員的另外一種做法是老年職工退休前縮短工作時間或提前退休。此外,企業職工委員會通過鐘點工和縮短工作時間,來保留那些使公司正常運作的重要功能。由於發電廠的訂單減少,這些多年以來採取的“越冬策略”被用來度過當下的困難時期。

曼海姆發電廠最初的設計規模為5000到6000名職工,如果只剩下不到2000名職工,其產能根本不能滿足固定成本的需求,更談不上競爭力了。如果只剩下1100名職工-其中還有400名負責世界範圍內的服務-在曼海姆根本不可能再建發電廠了(包括燃氣發電廠,燃煤發電廠以及二者的組合),原因是缺少太多的生產能力。

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企業職工大會,五金工會的支持者所召開的會議以及企業職工委員會所召開的會議,通過定期出版的職工委員會消息,職工們都意識到:必須和企業職工委員會聯合對抗總部領導層,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們所期望的“公司合理化運作”,只有這樣才能保住工作崗位。與此同時,職工還要定期參與企業職工委員會組織的行動。

2005年的鬥爭和鬥爭形式
2005年3月提出的900人的裁員計劃引發了大量的罷工和遊行。總部領導違背了2003年11月向每一位職工做出的承諾,這引起了職工們的強烈不滿。在 4月25日至29日召開的企業職工大會上,捍衛工作崗位的決心和行動達到了高潮:職工們對當時的處境進行討論,每天的會議結束之後,大部分職工都會遊行至曼海姆市中心,雖然總部領導試圖通過勞動法院來禁止職工們的行動。 4月29日企業職工委員會暫時中斷了職工大會,為的是晚些時候繼續鬥爭。在法庭上雙方達成妥協:企業職工大會於4月29日結束,依據企業管理法(BetrVG)第43條的規定,5月30日企業工會委員會可以再召開一次附加的職工大會。

這次大會於30號9點到下午2點召開。據企業職工委員會主席烏多•貝爾茨(Udo Belz)介紹,職工們於下午3點同來自阿爾斯通其它公司的代表團(如阿爾斯通柏林,阿爾斯通斯圖加特,阿爾斯通卡塞爾)一道,向曼海姆市中心遊行。這次遊行是由總部企業職工委員會和五金工會呼籲組織的。第二天總部企業職工委員會在曼海姆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同一天上午,總部領導層也在巴黎召開了資產新聞發布會。

總部企業職工委員會透露,幾年來,阿爾斯通一直在德國盈利。儘管總部在2004年首次出現八十萬歐元的虧損,在曼海姆,從2002年到 2004年還是實現了大約三億兩千五百萬歐元的盈利。事實上,2004年在曼海姆的盈利也有好幾百萬歐元。由於巨額盈利,阿爾斯通在德國的公司對總部的貢獻僅次於銀行所提供的貸款。現在,在巴黎總部的金庫裡-相當於公司內部銀行-,來自德國公司的利潤超過十億歐元。儘管使用鐘點工,儘管沒有全負荷運轉,曼海姆的工廠盈利還足足佔其中的三分之一。

這一消息在職工中引起憤怒,並且激發了他們的鬥志。 2005年7月11日,企業職工委員會及其支持者發表了“曼海姆宣言-反抗全球化,反抗裁員”,號召職工和工會採取強有力的行動。 2005年7月22日某個關於親友的慶祝活動打出的標語是“鬥爭者必將歡慶胜利”。 7月27日阿爾斯通企業職工委員會主席烏多•貝爾茨動員了曼海姆的幾百名零售行業的職工參加市中心舉行的罷工集會。他向眾人闡明了鬥爭的重要作用,以及阿爾斯通裁員對這一地區購買力產生的影響。

阿爾斯通職工的鬥爭在公司內部和公共場合同時進行著。無論是五一國際勞動節,還是在競選活動中,企業職工委員會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宣講,號召共同採取行動。 2005年9月26日9點,企業職工大會再次召開,並於下午5點以曼海姆市中心的遊行結束。 10月15日,星期六,職工和群眾在曼海姆共同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和集會。

由於企業職工委員會贏得了職工的絕對信任,在公眾中擁有極高的聲譽,總部領導層對其動用了司法程序。六月份,在曼海姆勞動法院,他們要求通過禁止持續數天的企業職工大會的程序,來取締企業職工委員會。在定期出版的消息中,企業職工委員會對此進行了公開反擊:“這顯然是要瓦解反對壓制僱員權利的行動。他們認為,只要清除掉企業職工委員會,任何壓制僱員權利的措施執行起來都會更容易。”

各地職工團結一致,鬥爭才有希望!
無論是曼海姆工廠的現實盈利,還是利潤預期,都是非常樂觀的。未來幾年內,世界範圍內對能源的需求將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僅僅是在德國,截至到2020年,舊設備的更新就大約相當於建60座大型發電廠。

阿爾斯通企業職工委員會向政界和公眾透露,延長核電站的發電時間將會威脅到傳統發電站的工作崗位。一直以來,傳統發電站所吸納的就業人員就是核電站的兩到三倍,所以急需政界對能源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由於發電廠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政府的財政補貼就顯得尤為重要。聯邦政府對這一行業的投資將直接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令人擔憂的是,聯邦政府所提供的財政補貼被巴黎總部支配,用於其它地方歸總部所有的工廠的生產。

總部計劃對曼海姆的工廠進行裁員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即生產將會轉移到中國、印度和墨西哥。於是就產生這樣一個問題:曼海姆工人的鬥爭是否會影響到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工作崗位,進而影響其工人收入?烏多•貝爾茨對此的回答是:這些國家的勞動力都是極為廉價的,比如在墨西哥,一個金屬加工工人每天的收入只有6美元。在中國,一億五千萬農民工的收入只夠滿足溫飽,根本談不上參加工會的權利,以及獲得相應社會福利保障的權利。在美國耐克的中國工人每小時只掙24美分。以這種方式來增強競爭力只顧及企業的利潤,是不人道的。烏多•貝爾茨還談到波蘭動用警察平息金屬加工工人罷工事件:“雇主並不關心增加工人收入,而只追求更多的利潤。錢已經夠多了,只是要換一種方式來重新分配。而雇主一心想把世界搞亂,讓員工之間相互競爭,我們為什麼要聽之任之呢?所以我們主張全世界的職工統一戰線,共同鬥爭。”

阿爾斯通和西門子所進行的市場調整(即關閉企業)也引起了企業職工委員會的注意。此外,在世界範圍內建核電站的計劃對未來的工作崗位也意義重大。這一計劃涉及300到600處核電站,每個核電站大約投資20億歐元,總投資達6000-12000億歐元。在關閉企業和調整企業結構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是法國阿海琺(AREVA)總部和西門子,他們是這一過程的推動力量。 “誰佔據壟斷地位,就將從中獲得10%的利潤。”這些情況及以往的經驗都促使曼海姆的職工採取廣泛的行動,領導他們進行“反抗是我們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