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污染,喝水人買單?

文/成文晉
來源/晶報 2009年10月19日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環球國際論壇上,部分國內專家表示,由於水資源成本上升,中國城市自來水價格面臨上漲趨勢。

作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準公共產品,公眾對水價問題向來敏感。前段時間,不少地方紛紛醞釀上調水價,引發了有關“外資壟斷中國水務”的大討論。這次專家也是在喊漲,不過又有了新的理由。比如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水資源中心主任邵益生就指出,近年來,由於城市本地水源污染日益嚴重,導致大範圍調水工程增多,增加了調水成本和污水淨化及處理成本,從而使自來水價面臨上升壓力。
專家的意思很明白,水價之所以該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水資源污染嚴重,於是才有了一系列成本的上升。換句話說,水被污染了,老百姓就該“被漲價”,鐵定了做這個冤大頭。

但問題是,老百姓背不起污染水資源這口黑鍋。 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爆炸事故發生後,監測發現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質污染;2007年,在長江中游湖北宜昌市猇亭區古老背輪渡口附近,某紡織印染廠的化工污水通過江邊埋設的約50米長的管道直接排放進入長江,造成水質嚴重污染。諸如此類觸目驚心的污染事件還有不少,如果污染加重可以成為水價上漲的理由,則好似歹徒犯事,良民受罰。

而住建部專家拿污染說事,也像是在暗中將了環保部門一軍:環保局變成環保部,級別提升了,環評風暴也常常刮,但現實卻是水污染年年加重,這不是失職又是什麼?

但環保部門恐怕也有倒不完的苦水。今年6月,環保部開出了中國環保史上的最大罰單——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華能集團和華電集團建設項目、山東省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但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卻在採訪中發現,環保部罰單所涉及的項目仍在照常施工,或只作出一些應對性的表面安排,項目負責人都在篤定地等待“風暴”刮過,隨時準備繼續開工。有各方利益掣肘,環保部往往在處理環境污染問題時力不從心。

這樣推來推去,誰都有難處,誰都有苦衷,但是自來水生產成本提高了,總得要人埋單不是?

於是惟一可以打主意的,就是公眾的錢袋子。

污染加重就要漲水價,這恐怕是水務公司和相關職能部門最欣賞的邏輯,巧的是,貌似中立的專家們也相當配合,擺事實講道理,把這一怪異邏輯包裝得跟朵花似的,就等著水價上漲的夢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