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一致 齊齊爭取『亞洲基本工資』

團結一致 齊齊爭取『亞洲基本工資』

今天(10月7日)是國際勞工組織 (ILO) 訂立的國際體面勞動日(Decent Work), 我們『亞洲基本工資聯盟』國際秘書處藉此重要的日子向公眾推介『亞洲基本工資』(Asia Floor Wage)的概念,亞洲基本工資』運動亦於今天宣佈正式啟動。發佈的地點在印度新德里的憲法俱樂部。但除了新德里外, 印度其他城市及亞洲各地包括香港,歐洲及北美洲會同時舉辦各種與體面勞動及體面工資相關的活動。活動包括研討會,公開演講和記者招待會等等。受邀者包括國際和印度團體,參加者來自勞工界,婦女,人權,發展,政府,業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等等。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涉及對整個亞洲區成衣行業的基本工資的要求,目標是促進全球服裝產業的社會公義。我們認為『亞洲基本工資』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概念-它的目的是要在全亞洲區爭取實現有尊嚴的工資,此工資概念足夠支持一個四人家庭最起碼的體面而尊嚴的生活,此工資概念並提供一個基礎,使來自許多國家的工人,能團結起來爭取起碼的生活工資和公平地分享他們生產出來的價值。

『亞洲基本工資聯盟』從2006年開始其倡議工作,並與各國的工會,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和研究人員,國際機構和多方利益相關者聯絡及討論,。這個聯盟已經進行了各種磋商,其中包括研討會和講習班,並就此事的進展作出切實的努力去滿足向公眾推介的條件。『聯盟』繼開放地接受善意的批評及建議,希望吸引更多同仁加入爭取『亞洲基本工資』的行列。

此聲明可用於亞洲基本工資聯盟就『亞洲基本工資』概念與其它聯盟進行討論,並就相關活動做出決定。 

I. 『亞洲基本工資』的必要性

從資本的角度看,全球經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整合,但從勞動力的角度看卻愈發割裂地發展。更自由的資本流動,跨國企業的無情擴張,以及擴張性的貿易政策使得資本更容易在這個變小的世界中流動。另一方面,勞動力流動卻被限制,即使他們的勞動對全球產業鏈的整合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全球化經濟下的工人卻彼此分隔。

服裝業被視為當今最國際化的產業。在過去的二十年,它在不斷搜尋廉價勞動力和規模比較優勢的地區,並在此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它的生產基地。它的生產橫跨全球,主要分佈在『南方地區』,如拉丁美洲、非洲、東歐和亞洲。全球的產業鏈包括大量的生產設備:將設計、加工和銷售環節結合的最先進的大型工廠;他們通常將訂單分包給勞動承包商和不為人知的代工工廠,這些工廠又轉而分包給南方地區各個國家的匿名家庭式工場。那些跨國企業母公司從全球供應鏈中採購,這主要包括消費品市場中的『北方地區』著名品牌、大型零售商場或者那些『大方盒』式購物中心。大型母公司、產品製造商、工人或者消費者都不能徹底了解全球供應鏈的情況。

目前,最大最集中的服裝生產地是亞洲。從生產規模、勞動力數量、原材料分佈、技術、技能多樣性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綜合來看,亞洲提供最有競爭力的優勢。事實上,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服裝工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完成了生產地域的重組。在亞洲,服裝生產主要在中國、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印尼、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韓國進行。在『北方地區』,大型零售商場如沃爾瑪(WalMart),家樂福(Carrefour)、特易購(Tesco)正快速成為主要的銷售渠道,逐漸從那些大品牌如JC Penney和Gap等奪走這一市場。

這些公司也正在為跨國企業和全球供應鏈設定標準。服裝工人維權人士從製造和銷售兩端,在全球範圍內爭取國際責任行動活躍了十多年。他們支持建立工會,批判對工人權利的踐踏,努力爭取雇主和跨國企業建立公正的勞動標準,並組織了消費者主導的『反對血汗工廠』活動。這些活動將廠商、社會團體、工會、政府和國際機構聯合起來,努力建立多方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倡議。服裝工人維權人士還記錄了行業情況、工作條件、全球供應聯合消費者態度等。簡而言之,在這一地區的行動有著相當長期的歷史和堅定的基礎。

服裝業企業監督和問責已經很多複雜的機制。例如,有很多跨國公司在維權人士的壓力下自願設計了一套行為準則。此外,勞動條例也是在維權團體發起的論壇首次提出。伴隨著這些條例又發展了許多監督機制,比如多方利益相關者基金會和道德貿易聯盟。SA8000是另一個保證和監督公司執行公平勞動條例的機制。像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這樣的國際申訴機制也已經取得進展。這項工作有著相當長的歷史,他們的優勢和局限都已經獲得證實。這些機制滿足了監督的需要,並採用了有力的宣傳手段影響公眾輿論。這些行動也有助於了解保障工人工作條件所取得的進展。

這項工作一直為人稱道,但對於建立有議價能力的工人團體卻只有綿薄的影響。有議價能力的工人組織必須能夠提出符合經濟和行業形勢,可量化的、可討論的要求。比如,承認一項權利並不一定帶來議價能力。儘管讓僱主承認工人組織權利是重要,但承認本身並不能帶來一個有議價能力的集體。組織本身也不一定能帶來議價能力。工人多年來通過數不清的勇敢的方式進行組織。但是,在某工廠具有議價能力並要求高工資的工人,會承受工廠關閉並轉移到其它低工資地區的風險。或者,因為那些跨國公司買主向工廠所支付的買價並不高,向工廠要求更高工資的工人會被告知廠主財政拮据。

所以,議價能力應該來自一個可商討、可執行的需求計劃,而且根據行業的結構和經濟的整體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也有一些人嘗試通過在貿易協定(如社會條款或勞資協議等)中添加條款來保障公平勞動標準。在服裝業這樣一個遍佈全球的產業,這些條款或協議不一定能給某一個國家的工人帶來溢價能力,而事實上也許會削弱工人的團結,因為這些條款把他們按國籍區分開,而他們卻是在同一個全球產業鏈上工作。

II. 『亞洲基本工資』的出發點

在全球生產線的環境下,尋求具議價力和擬定恰當的訴求是重要的,以推動富策略性的集體組織行動。『亞洲基本工資』聯盟就這次運動制定的策略是基於下述的特定客觀狀況。不過,只要客觀條件相同,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的其他行業。簡言之,這是以全球供應線為前題的工會策略。

事實1: 
亞洲的成衣業已完成重組並過渡了最低潮時期,策略性地審視地區的發展是重要的。多個亞洲國家中,中國、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尼和柬埔寨佔據了主要成衣產量。這批勞動力構成地區上數量龐大的集體力量。

事實2: 
這些國家有關成衣工人的工資調查顯示,各國工人的工資水平大致上接近。相對劃一的工資提供了地區談判的機會。統合的地區策略亦避免某一國家因為提出工資的訴求,而令工作在國與國之間流動的危險。

事實3: 
亞洲的主要生產國在勞工法例、法定工資的定義和政府規定上,有相當大的分歧。但這些國家的第一層生產商的工人都獲發給全國生產線中最高的工資。因此,為了保証第一層生產商以下的工人能獲得最低工資,第一層生產商的工人工資必須高於最低工資水平。

事實4: 
隨著各個零售公司合併成少數大型跨國集團,它們需要大量製成品,並逐漸轉投向具規模、穩健而先進的製造商。因此,跨國公司的採購人員開始與第一層生產商建立穩定的關係,從而建設一個更穩定的工作環境。

訴求: 
擬定地區性和具差別性的工資訴求,為亞洲成衣製造業訂下上限。就第一層生產商的工人建議的亞洲基本工資需配合公平價格的原則,令亞洲基本工資成為可能。規劃地區性工資訴求時,需顧及全球的供應線和亞洲主要生產國的國情。

III. 推動『亞洲基本工資』運動的原則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確認發展中國家的工會在這次國際性運動的重要性,並確認來自亞洲地區工運的理念,特別是印度。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有賴跟不同機構的開放對話,包括製造商和政府,基於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精神,它密切關注跟各個機構的關係。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有賴已發展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滲進爭取行動中的分歧和不平等力量的角力,會以尊重亞洲工人自主為前題,透過開放的溝通和持續的對話解決問題。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將努力維持所有參予組織的透明度和涵蓋度。『亞洲基本工資』聯盟在各個國家的成員需負起跟國內盟友深化溝通的責任,並把『亞洲基本工資』運動跟其他成衣工人自發的行動和運動整合起來,爭取改善工作環境、工資和談判權。

    * 『亞洲基本工資』聯盟是結合眾多首次合作的不同團體的平台。它相信多個團體的合作對運動是具決定性的,這平台能否確立和延續,有賴各聯盟成員的集體經驗。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相信自身的力量繫於非中央集權式的運動模式,所以鼓勵靈活性、自發性和分享,並發展出特定的結構和聯系方式,以達致廣泛的凝聚力,而避免混亂和低效率的運作。

    * 『亞洲基本工資』運動認同它的主要目標是爭取亞洲基本工資的認受性,並在亞洲國家落實,因此,它會跟進涉及個別聯盟成員的敏感事件,但不會參予或牽涉於對運動構成分裂或削弱力量的事件中。

2007年6月

下載

其他相關報導: 
澳洲ABC: A campaign for a living wage in Asia 
英國BBC: 'Living wage' identified for Asia  
德國柏林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