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綠色就業的願景——玻璃再生

香港綠色就業的願景——玻璃再生

《一個玻璃球跌落地碎了,四周的人就在附近執碎片,
有人執得多D,有人執得少D;但每個人總有多少。》

這是某個陳年電台節目的序言,玻璃球有如幸福,四周的人無論多多少少總可以拾到。這個序言用作比喻棄置玻璃,把之拾回來,大家便可以分享到地球資源的幸福,看來也很正確。

玻璃的主要成份是矽砂、石灰石、純鹼等。廢玻璃是可以還原為砂,是回收再生的資源。廢玻璃再生產品包括玻璃容器、平板玻璃、建材如地磚、玻璃瀝青等等。在生產玻璃的過程,每使用一噸的回收玻璃,可節省約 1.2噸的原料,包括690公斤以上的矽砂、416公斤以上碳酸鈣類礦石及88公斤以上的其他礦石原料,且每使用一噸碾碎的廢玻璃,可節省 135公升的石油。廢玻璃的摻入,可使得熔點降低,可節省 25-32%用以製造新玻璃之能源。(註1)現今不少國家建設了回收玻璃和再生的環保工業。反之香港,政府設置的三色回收桶(紙張、塑膠、鋁罐五金)是沒有廢玻璃的份兒,這正反映政府和商界對廢玻璃回收再用的態度。以前,汽水鮮奶啤酒玻璃樽是按樽或用錢回收的,好些醬料廠採用回收啤酒樽來盛載醬料售賣。隨著香港的汽水啤酒廠搬往國內生產,部份以鋁罐包裝,醬料廠講求品牌包裝,大部份的玻璃物品便成為垃圾,長埋於堆填區;只有零星的汽水和鮮奶樽得到回收。據了解,本港是有環保回收商將玻璃收集運往國內的;不過,回收商會是索費的。難怪社區的拾荒朋友絕不考慮玻璃,這種沒有市場價值的東西!

其實,香港有一所生產環保磚的工廠,用循環再用的建築泥石和玻璃砂製造環保磚,製成品得到認可,價錢與東南亞進口的相約,現在的市場為某少數的政府部門、大學和大私營建築商;然而其所消化的玻璃不到總數的0.32%。跟據環境局長邱騰華先生稱:「2007年本港送到堆填區棄置的玻璃廢料超過13萬公噸,「酒店業玻璃樽回收計劃」(11間酒店自願性參加)在首半年共回收了約210公噸玻璃樽,運往本地的循環再造商壓碎成玻璃砂用於製造行人路磚。」(註2)

縱觀香港,玻璃容器多的是;相信最即棄的是啤酒和葡萄酒樽。政府先後在07、08年將葡萄酒稅減至40%及零,旅發局搞「美酒佳餚節」、貿發局「香港國際美酒展」及層出不窮與酒有關的推廣活動,莫不是打造香港成為銷售葡萄酒的平台。蘭桂坊舉辦2009年啤酒節,估計約有20萬人次參與:(註3)每人若消費一瓶啤酒,哪兩天便製造約75公噸的廢酒樽!港人2008年便消耗超過2,100萬瓶葡萄酒,預計2012年的量數還會超過3,300萬瓶。(註4)葡萄酒消耗的增加,自然會導致棄置的酒樽率增多。回應玻璃的堆填問題,環保局還是用哪老一套解決:11間酒店自願回收及運到屯門再生產環保地磚。但,生產最多棄置玻璃樽的地方可能是酒吧、酒樓和屋苑;政府採取甚麼方法處理這十多萬公噸的玻璃再生資源?!

環保局局長會告訴我們哪套在盤算的「用者自付」解決方法,徵收垃圾費;這可能:1.對棄置者收取費用;2.對採用玻璃容器的徵費;3. 對生產玻璃製成品的廠商收取費用。凡此種種,都不是對症下藥的態度。玻璃是一種穩定及安全的物質,適用於盛載絕大部份和不同溫度的固體和液體物質。若以徵款作為減少使用的誘因,恐怕所起的作用不大;若以此彌補堆填區的財政或運往鄰近地區傾倒的費用,這並沒有解決將玻璃成為垃圾的問題,甚至有強化「有錢大晒」之嫌。若徵款用作將玻璃運往鄰近地區再生之用,哪不是慷他人之慨嗎?為何政府不鼓勵香港設玻璃再生工廠,這不但可以減少運輸造成的碳排放,更可以藉著生產帶給香港人就業機會,和促使香港的經濟多元發展。

香港是有條件發展環保產業,特首曾蔭權先生在上月公佈的施政報告已作了肯定。本港其實是有一家製造環保磚的工廠;據了解,每年的產量還可以提升14倍;問題是市場需求。要改變客人兼顧環保責任的態度,是需要經過教育宣傳的過程,和一些誘因來推動的。

此外,玻璃砂循環再用於不同產品的例證已有不少;例如混合瀝責鋪路、生產其他玻璃裝飾和容器。然而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是滯後的。例如路政署在瀝青的研究中,會否加入循環玻璃砂作測試的態度,仍然是曖昧的。政府即將上馬的基建中,有三項分別要作填海工程,分別是港珠澳大橋的香港口岸、沙中鐵路和中環繞道。土木工程署稱由於時間急促,填海工程已不能容讓香港填土區的儲泥沉降;處理的方法是進口海砂或河砂作填海。玻璃砂概然是砂,為甚麼當局不首先考慮香港的循環玻璃砂替代海砂或河砂?為甚麼在設計這麼龐大的基建工程時,沒有考慮積存在填土區的泥石,最少可用作填海之用!凡此種種都說明特區政府在生態環保上的缺位,沒有負起帶領社會培育環保的意識和行動。

要是廢玻璃樽有再生的市場價值,便會發生三方面的意義:一、減少玻璃樽在堆填區佔用空間;二、充份利用地球資源,不浪費和透支;三、增加社區拾荒朋友多一個收入。此外,由此更帶動本港的經濟發展,增加商機和職位;例如研究、生產、銷售和運輸相關的工作。埋藏在堆填區的廢玻璃是負價值的,因為拿用了地球資源;就讓我們給予它再生的空間,搞活生態,搞起就業。

作為組織運載堆填物的泥頭車和夾斗車司機的協會,我們的心願是希望能載運玻璃、泥石的再生產品,好使大家重拾和享用地球資源的幸福。使夢想成真,特區政府務須言出必行,盡責認真地從生態環保的概念出發,配合香港的條件和民間社會的力量,搞好如玻璃回收再生的工業,

註1 張添晉、鄭啟璞、連奕偉等著”廢玻璃資源回收管理與再利用技術”刊於《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2003年8月15日),69頁
註2    2009年10月21日環境局長邱騰華先生答覆陳健波立法局議員的書面提問
註3    都市日報,2009年7月3日
註4《資本才俊》(Capital CEO)第59期

本期專題內容有:

綠色就業是工人回應環境危機的最佳方案嗎?
向環保轉型,工人會否被遺棄?
綠色就業仍欠『綠色』、『安全』和『尊嚴』?
我的維斯塔斯股份有多環保?
英國維斯塔斯風電渦輪工廠關閉事件
佔領工廠訪談錄-記一名波蘭工人的聲援行動
合乎公義的過度 (Just Transition) --國際工會回應氣候變化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