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衛士的難題——金融海嘯一周年的思考

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我們聽到許多對自由市場和自由市場經濟學派的批評,去年取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明更是風頭一時無兩。自由市場的擁護者則較為被動。經濟學家泰勒(John Taylor)和波斯納法官(Richard Posner)前不久分別有新作面世,可以當作是他們在這方面的回應。加上其他方面的言論,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分裂了的自由市場派,一部分人在巨變之下抱殘守缺,另一部分人則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定昨日的我。

泰勒是有名的宏觀經濟學家,專長貨幣政策,他在這方面的研究以至政策主張,均繼承了佛利民的貨幣主義。他在1993年提出了具操作性的「泰勒法則」,以供中央銀行使用,要領是中央銀行在確定利率時,把通貨膨脹率和國民生產總值考慮進去。波斯納法官則是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律經濟學運動的帶頭人,主張把經濟學的概念和思考帶進法學中。波斯納還與芝加哥學派巨擘貝加(Gary Becker)設有一共同網誌。

政府是問題的製造者?

泰勒的新作《出軌》(Getting off Track)是本只有90頁的小書,其要旨有三:

第一,是次經濟危機根源於2000年起長期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第二,從2007年8月金融危機開始時,美國聯儲局和美國政府並沒有對症下藥,因而把危機不必要地延長了;一例證為聯儲局目標利率從2007年的5.25%下降到2008年4月的2.0%。泰勒認為,「雖然泰勒法則要求在金融危機之初降低利率,但它所要求的並非如此大幅度的降低」(頁22)。

第三,去年9月危機的惡化,原因不在於雷曼兄弟出事,而在於隨後政府是否救市和如何救市的決定所給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

泰勒的第一點意見與坊間所見討論相似,並非他一家獨有,另外兩點則有商榷的餘地。但是即使這些分析完全正確,他的意見也只涉及了問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尤其忽略的是金融市場是否缺乏管制這個核心問題。因此,他的分析有可能誤導我們得出以下的結論:這次危機的核心問題在於政府而非金融市場;如要避免金融危機再現,並不需要改革金融市場,只要政府拜請像泰勒那樣的名師就可以了。他好像在說,我們平時毋須注意飲食和運動,只要定期吃他的營養素就可以預防心臟病,要是我們真的得了心臟病而需要動手術的話,他還是個高明的外科醫生,總能隨機應變,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