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保紀錄片" Thirst "(渴)觀後感

最近,收到美國兩位製片人的消息,想我代為推薦他們的最新作品。“Thirst”,顧名思義,就是「渴」。喝水,是人的基本生存必需。然而,兩位製片人想告訴世人,喝水不只是生存需要,更是生存權利,不可被第三者剝奪的基本權利。

紀錄片由於是以美國人為主觀眾群,特地以美國加州一個名叫Stockton的城市,反對水務和污水處理私營化運動為背景,再輔以2003年在京都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水資源論壇,與玻利維亞Cochamba和印度拉吉斯坦邦反對水務私營化運動的點點滴滴,通過民眾之口,民眾之手,訴說出他們「還水於民」的心聲。

紀錄片並不著意於分析水務私營化的利弊,也許這不是製片人的強項,而是紀錄了民眾對使用水資源權利的基本訴求,及主張私營化的政府官員、跨國企業與金融機構和反對私營化的一般民眾之間的互相角力。

你和我,都是水的使用者。可是,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你沒有權利知道水的來源,了解水的處理過程,水費如何計算,水務機構的工人權益如何,你可以怎麼辦? Stockton市民、Cochamba市民和拉吉斯坦的農民做了很好的示範,就是公民抗爭。

近年,國內的怒江水壩爭議,環保人士四出奔走,通過傳媒把他們的疑慮公諸於世,可是,在公權力不彰、信息欠透明的中國社會,主建派作出的反彈,卻通過了國家宣傳機器,企圖以環保人士不懂水壩為理由,剝奪和禁止他們的話語權。

紀錄片裡,我慶幸看到的,卻是美國、印度和玻利維亞人民不屈不撓爭取公民權運動的存在,這都是我國還沒有可能看到的。單是以美國為例,市政府和市議會大力鼓吹水務私營化,搬出一大堆理由,例如大幅減省政府開支,而且動用龐大的宣傳機器,游說市民支持政府。

而提出異議的市民,不過是像你和我的普通市民,沒有資源,也不會侃侃而談窮國水危機,他們只能靠一雙腿,在家家戶戶之間奔走。

結果,當然是政府取得勝利,在市議會通過了私營化。不過,他們也雖敗猶榮,即使輸掉了法案,卻贏得了不少市民的鼓勵和支持。這場「戰役」,使更多人了解到私營化的問題,也許他日反私營化運動仍然可以捲土重來。相反,在我國的怒江爭議,當局連辦一次公開的聽證會也沒有,也沒有根據環評法公開規劃環評,更遑論保障人民知情權和言論自由的權利。

你我作為地球一份子,儘管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完全瞭解和掌握,但是到了大是大非的問題,尤其你我的基本生存必須品可能靜悄悄落入只為圖利的財團手中,我們怎可坐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