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縣:鉛中毒恐慌之後

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2009-10-09
當部分兒童和成人被檢測出血鉛含量超標後,當地人把目標鎖定在離學校和居民區不足800米的一家電池生產廠,並採取行動要求電池廠搬遷。當地政府迅速行動。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年內出台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9月2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對外宣布,環保部正在會同發改委等八部委抓緊制定《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

方案將對重金屬工業及有色金屬加工業工業廢水最高容許排放標準值,重新嚴格界定,另外,方案將對鉛冶煉廠當前普遍應用的“燒結機”進行徹底淘汰。

有企業人士分析,這兩塊內容將對鉛冶煉工業影響最大,我國鉛工業將面臨實質性的洗牌復市
這天,政府有關部門的人挨家挨戶到曠課學生家裡動員學生上學。

罷市持續3天后,9月20日,福建上杭縣蛟洋鄉的店鋪重新開業,但空氣中瀰漫著不一樣的氣氛。

不過,很多學生依然沒有返回學校。

從9月14日開始,在得知當地許多兒童的血鉛含量超標以致鉛中毒之後,蛟洋幼兒園、蛟洋小學和蛟洋中學突然出現大量學生曠課。據當地多數人的說法,蛟洋小學已有一半左右的孩子“罷課”。

家長們不敢再讓孩子接近他們認為的“毒源”——上杭華強電池有限公司。該廠主要生產鉛酸蓄電池及鉛鈣極板,其生產原料主要是鉛。該公司網站自稱“可日產100噸鉛鈣合金極板,並有福建省內最先進的摩托車、汽車電池自動化生產線”。

家長們懷疑,該廠投產3年來,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其排放的鉛塵和廢水導致了當地許多人,包括兒童,鉛中毒。

根據國家規定,鉛酸電池廠必須距離居民區800米。然而,在華強電池廠周圍約800米半徑範圍內,不僅有居民區,還有蛟洋中學、小學、幼兒園以及蛟洋集市等人口密集區,生活著六七千人口。

開市當天,政府有關部門的人挨家挨戶到曠課學生家裡做動員工作。一家夫妻店的老闆告訴記者,前來的干部告訴他,電池廠已經停產,孩子沒有危險,請他們讓孩子上學。

不過老闆對記者說,他們已經把孩子轉回老家了。

記者還見到一位臉色灰黃、身形消瘦的父親,他家離華強電池有限公司只有不到200米。他最近一段時間體重瘦了近二十斤,總是感覺肚子痛、頭暈、腹瀉,夏天有時候蓋上被子還覺得冷。

在福建醫科大附一院檢測後,這位父親的血鉛含量是134微克/升,而他剛上初中的孩子血鉛水平是144微克/升,都超過了鉛中毒標準100微克 /升。孩子常常在半夜驚醒,做噩夢,沒有精神,看上去又黑又瘦。孩子成了壓在父親心頭的石頭。 “沒了孩子,我們還活什麼呢?”這位父親說。

起因
村民懷疑血鉛檢測結果可能被做過手腳。

2009年8月,蛟洋鄉衛生院一位護士發現兒子不知什麼時候看上去呆呆的,一直流鼻涕,就帶他到縣醫院、龍巖醫院看,診斷結論都是鼻竇炎,但總治不好。於是這位護士再帶兒子到省城福州兒童醫院去看,結果結論是血鉛嚴重超標,達到146微克/升。

按中國標準,兒童血鉛含量在100微克/升之下相對安全,而100~199微克/升,血紅素代謝受影響,神經傳導速度下降。

護士帶著兒子回到蛟洋後,引起了周圍人的驚疑。一開始有7個人去查血鉛含量,結果5個超過100微克/升的鉛中毒標準,另外兩個也超過90微克/升。

恐慌情緒迅速在蛟洋村周圍蔓延。 8月底,很多蛟洋村民託鄉村醫生帶著兒女等又一批71人,去龍巖二院檢查血鉛指標。但檢查結果晚了8天,直到9月8日才被拿到手。

按照這個檢測結果,超過100微克/升的只有4人,超過60微克/升的65人。村民懷疑這個檢測結果可能是被做過手腳的。

但即便按照這個檢測結果,村民們也發現,幾乎絕大多數人的血鉛水平超過了發達國家兒童血鉛含量低於60微克/升的要求。

這時,村民們將自己孩子的很多症狀,諸如學習成績下降、免疫力低反复感冒、消瘦、沒精神等等症狀,與血鉛含量超標的症狀聯繫在一起。而大人們也發現,很多人咽喉發炎有痰、聲音變調,消瘦無力等等症狀,也與醫生告訴他們的血鉛超標的症狀相似。

村民們開始商議,要求政府搬遷這個電池廠。

政府也在採取措施。約9月12日,由副縣長帶隊,政府組織了龍巖市二院、市縣疾控中心、縣醫院等的專家來到蛟洋,與幾十個村民座談,向大家進行科普宣傳,疏解宣傳恐慌情緒。

座談宣講中,市裡一位專家向村民解釋,已檢村民大部分人的血鉛含量低於100微克/升,並不超標,而且大家所用的餐具、飲食中都含有鉛,血鉛含量偏高未必是這裡有個電池廠的緣故。

但在龍巖二院拖延血鉛檢測報告,與第一次檢測結果大相徑庭之後,這樣的宣講釋疑,非但沒有平息群眾的恐慌,反而引起他們的反感。

9月14日,突然之間,蛟洋鄉幼兒園和中小學突然大量學生曠課。

鄉縣領導被驚動了。 9月16日,村民與縣政府、華強電池公司三方談判,村民堅決要求華強廠搬遷,與其他兩方底線差距過大,談判未果。

衝突
上杭縣領導當著大家的面宣布:電池廠立即無限期停產。

9月17日早9點左右,福建上杭縣蛟洋鄉政府門前,突然湧出不少人。人聚得越來越多。 “來了至少有兩三千人吧。”一位現場目擊者說。

聚集在這裡的人,主要是蛟洋鄉政府所在地蛟洋村以及河流緊下游的崇頭村的村民,也有周邊的塘廈、下道湖、坪舖等村莊的村民。

人聲鼎沸,但沒有人組織喊口號,也沒有代表出頭說話。混亂之中,人們吵吵嚷嚷,你一言、我一語,要求上杭華強電池有限公司搬走。

鄉政府領導很快來到人群中,向大家表示華強電池廠已經停產。大部分群眾並不相信,也有人建議大家到800米外的華強電池廠看看,到底有沒有停產。

人群在行進的路上把315國道堵了,造成該路段交通受阻約一個小時。

11點多,距蛟洋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上杭縣領導和其上級龍巖市領導趕到,開始邀請部分群眾到鄉政府會議室座談,傾聽他們的意見。

會議結束時,上杭縣領導當著大家的面宣布了四點意見:由政府對血鉛超標需要治療的群眾治病;對電池廠周邊600米的兒童進行血鉛普檢;電池廠立即無限期停產;推選群眾代表對以上措施監督執行。

於是,參加座談和圍觀的人全部散去。下午五六點,華強電池廠的電源被政府強行切斷,電池廠停產。

次日上午,《上杭縣蛟洋鄉部分兒童血鉛超標事件新聞通氣會》在上杭縣舉行。福建龍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賴才魁、龍巖市環保局局長林聯錦、龍巖市第二醫院院長黃慶山等人參加了新聞通氣會。華強電池廠並沒有人在場。

院長黃慶山否認了當地醫院受到了有些團體組織的干擾,使檢測出來的血鉛標準偏低的傳言。 “我們檢測出來的結果是客觀公正的。”他說。

龍巖市環保局局長林聯錦承認,華強電池廠是其周邊的水環境、土壤環境中含鉛的來源之一,但不是惟一來源。華強電池廠作為涉鉛企業,歷來是環保部門的重點監測對象。

“上杭縣環保局從環評審批開始嚴格把關,在生產後對周邊的區域環境每年進行一次監測,對廠裡面的水環境、水的排放和鉛塵的排放每半年進行一次監測,發現問題,我們都會及時督促企業進行整改。”林聯錦說。

縣里的宣傳車在蛟洋街頭巡迴宣傳,要求大家不要聽信謠言,不要鬧事,讓孩子正常上學;街上有幾輛轎車來回巡視。

一位從工廠出來買東西的工人告訴記者,華強在這裡留守的工人每天還有30塊的工資,如果願意,還可以到老闆在贛州上猶縣的華強電池廠工作——那裡看來將成為華強新的生產中心。

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上杭華強電池接了很多訂單,正在全力生產,華強電池廠在贛州的分公司正大規模擴產。

這位工人斷然否認了村民中普遍傳說的工廠也有人中毒死亡的說法。 “我們有人在電池廠都乾了十多年了,都沒事。”他自己在這里幹了三年,“我也沒覺得有任何事情啊!”

環評
根據環保部相關文件精神,重污染化工項目必須報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然而,縣環保局拿出的是縣環保局的環評報告。

上杭縣位於閩贛粵三省交界的群山之中,山青水秀,風景秀麗。但由於是山區,長期以來經濟落後。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蛟洋當地農民發動“蛟洋暴動”等一系列反抗國民黨暴政的暴動之後,這裡建立起了比較穩固的閩西革命根據地。

上世紀90年代紫金礦業崛起並造就了很多億萬富翁,這讓上杭財政徹底翻身。紫金礦業一度佔上杭財政的七成,現在還在六成以上。

因為有了紫金礦業,上杭財政成為龍巖市下屬縣市最寬裕的,財政供養人口收入比周邊縣市都高,僅從財政壓力而言,政府吸引污染企業並無很大必要。

但這個山區縣政府的“發展衝動”並未停止。 2005年,上杭“項目帶動發展”計劃中,華強電池有限公司成為蛟洋工業區首家落戶的投資項目,與鎮中心小學、中學、幼兒園和鎮政府距離在800米左右。

2006年10月,總投資1.2億人民幣的華強電池廠竣工生產,年產2.3萬噸電池極板產品,產值3億元,稅利4500萬元。

但鄉里工業區的發展,並未給這裡的老百姓帶來多少實惠。這個土地並不充裕的山區小谷地,政府當初徵地建設開發區時,曾給徵地後僅剩下兩三分地的農民們允諾,只要開發區建設起來了,每家至少給安排一個人在工廠工作,大家的日子就徹底好起來了。

但華強廠的投產,並未給這裡的人帶來多少實惠——華強廠寧願從四川江西等地招民工,也不願意招當地人,原因是廠方怕這些地頭蛇難對付,容易鬧事。

但不僅僅是沒有受益的問題。

一開始,老百姓只是對華強電池廠散發出的難聞氣味感到不適,沒多久,一些怪事發生了:有一家人養了兩頭母豬,但無論如何卻配不到種,而村民養的鵝下的蛋也孵不出小鵝。大家開始議論,華強廠半夜偷排污水的傳言也越來越多,但村民並不敢確認這些事到底與華強廠有沒有關係。

但2008年3月的一件事,讓村民們發現了他們認為的這諸多怪現象的源頭。

這天,與蛟洋村相鄰的崇頭村的一位婦女,一早起來洗衣服,發現從華強電池廠通到鎮上小溪的排污口正在源源不斷流出冒著泡沫的純白色的氣味刺鼻的污水。她立刻告訴了同村村民。

中午,兩三百崇頭村村民聚集到華強廠門前,要求廠方停止排污,並給個說法。但工廠除了趕緊關了大門之外,不予理睬,廠方負責人也不見踪影。憤怒的村民開始拉來土石把廠門口的路堵住,不准進出車輛通過,然後坐在土堆上,不肯散去。

接着,村民们与华强电池厂的工人以及开发区的官员发生冲突。後來在武警的介入下,事態平息。

華強廠很快修好了一個沉澱池,村里組織村民去參觀。一位村民看到一個大概二十多平方、深不足一米的水泥池子。 “這對減少鉛污染有什麼用呢?”這位參觀者說。此事就此了結。

2008年8月,華強電池二期工程上馬舉行聽證會。當鄉里村里徵集參會者時,應者云集。臨到開會那天,政府臨時改變會場並未通知大家,只有支書、村主任、村民小組長等得到消息,趕到縣里參加了聽證會,每人獲得150元的務工補貼。

但開會後,還是有普通村民得到消息趕到縣里的聽證會現場。有人要求縣里出具華強廠的環評報告,結果縣環保局拿出的是縣環保局的環評報告。

回去後,有村民研究發現,根據國家環保部2004年第124號文件精神,重污染化工項目必須報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批准,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准投入運行。

而電池廠不經任何處理,將硫酸和重金屬及劇毒物質直接排入小溪里,嚴重污染水資源和地下水,也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之規定。

村民同時認為,華強電池廠的鉛塵也未經除塵設備,直接污染大氣,同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鉛酸電池廠距離居民區800米的防護距離標準有悖。

然而上杭常務副縣長林旭否認上杭政府違規。林向記者表示,這個項目的環評都是按程序走的。當記者追問什麼樣的程序時,林旭解釋,環評的程序就是中介出報告,專家論證,逐級審批。記者再次追問這個項目是否只需要縣環保局審批時,林表示應該向環保局和宣傳部門求解。

記者撥打環保局陳軍安局長的電話,其手機無人接聽。

■國內近期其他鉛中毒事件

1. 陝西鳳翔鉛中毒事件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鉛鋅治煉企業——陝西東嶺冶煉公司的鉛排放致使周圍兩個村莊731名兒童中的615人血鉛超標,其中166人屬於中度、重度鉛中毒。

2. 湖南武岡鉛中毒事件
至2009年8月23日,湖南省武岡市官方已對1958名群眾進行體內鉛含量檢測,超標人數為1354人。二次復檢正在進行,尚未發現嚴重鉛中毒患者。據悉,造成污染的武岡精煉錳加工廠老闆是武岡、邵陽兩級人大代表,相關部門正在考慮取消其人大代表資格。

3. 江蘇邳州鉛中毒事件
2008年,江蘇省邳州市運河鎮新三河村發生大規模鉛中毒事件,全村100多個14歲以下兒童中,鉛中毒人數達到41人,其中最小的不到1歲,還有65人被查出為高鉛血症。而距離新三河村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號稱亞洲最大鉛再生企業江蘇春興勝科合金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4. 福建莆田鉛中毒事件
莆田仙遊縣郊尾電池冶煉廠在1994-2007年之間,利用報廢的鉛蓄電池做原料,使用直接燃煤的反射爐冶煉粗鉛、合金鉛,其原料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鉛塵均屬危險廢物。造成周圍203人血鉛超標,其中200人是兒童,此外該廠周邊的農作物生產也受到影響,公私財產損失達106萬多元。莆田郊尾冶煉廠被罰1100萬元;法定代表人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

5. 甘肅徽縣鉛中毒事件
2006年9月,甘肅省發生了2000人鉛中毒事件,其中包括300名兒童。有20名有關政府官員受處罰。此次中毒事件是由於金屬冶煉廠排放超標造成。據悉,當地環保局違反規定審批通過了該金屬冶煉廠。

(實習生范興龍根據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