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二十四城》

若干年後,成都市的“二十四城”將會是中產者的居所,相信很少人會記起該處其實是一間國營軍工廠 ------ 420廠的地皮。現時,香港年輕一輩也許不曉得黃埔花園、太古城都曾經是黃埔船塢、太古船塢所在地。今時今日,這些工人去了哪裡?太古船塢一度是香港工運的發源地,工人曾經反抗不公平的對待而罷工,亦是香港華人機器總工會(最早的工會)的誕生地。

“二十四城”一共有兩套,其一是電影,其二是書,導演用不同方法來訪談了一些過氣的工人,讓他們細談工廠如何由東北搬到四川成都,工人如何落地生根,如今廠去人空。作者用了專業演員來取代幾位工人,有些還加以改動內容,如小花(陳沖飾),可算是新的嘗試,但亦帶有失真。這個半真半假的電影沒有在香港公演,與他的舊作“三峽好人”的知名度相去甚遠。

研究中國工人的人士,從中可見國營工人的悲哀,由主人翁(以入420廠為榮,嫁420廠人為實)變得落魄,如下崗後擺攤、怕人認出等等。最感人的地方是廠方單方面決定某些人下崗。在離別宴會時,女工追問領導,我們有無犯錯誤等等,若是完全沒有,為什麼總是我們要下崗,有無通過合法、合理的程式(按法規是有的)? 這是無數下崗工人向管理階層、工會、政府提出的挑戰。

我們本地的曾特首在回應立法局議員的質詢時說“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都得到驕人的成就,亦為香港帶來經濟的繁榮”來掩蓋89年血腥鎮壓一事,他應該看這本書或電影。這個驕人成就不單是由槍炮換來的,亦是由五千萬下崗工人的失落的代價所造成的。

---- 阿寶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