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成的事實:水務重新公有化已成全球性趨勢

既成的事实:水务重新公有化已成全球性趋势(简体)

既成的事實:水務重新公有化已成全球性趨勢

作者:Emanuele Lobina, Satoko Kishimoto, Olivier Petitjean

2014年11月

由公共服務國際研究小組(Public Servic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Unit, PSIRU)、荷蘭跨國研究中心(Transnational Institute, TNI)及跨國觀察站(Multinational Observatory)聯合發表

中文翻譯:全球化監察

原文(包括西班牙语,法语,日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http://www.tni.org/briefing/here-stay-water-remunicipalisation-global-trend

前言

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城市和地區正通過重新公有化城市的服務,即政府重掌水務和環境衛生管理權,逐漸結束水務私有化的浪潮。在許多情況下,這是對私營機構的虛假承諾以及對他們利潤重於社區需求的一個回應。本文旨在指出水務及環境衛生服務重新公有化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發展趨勢,並作出迄今最完整的個案概覽。在過去15年間,全球南北方已經有35個國家發生了至少180宗水務重新公有化的個案,包括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引人注目的個案。已進行了重新公有化的主要城市包括加納的首都阿克拉、德國的柏林、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馬來西亞的吉隆玻、玻利維亞的拉巴斯、莫三比克的馬普托,以及法國的巴黎。相比之下,在同一時期只有少數的大城市有私有化的案例,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以及印度的那格浦爾,而且已引起很大的反對和批評的聲音。

儘管國際金融機構和各個政府在過去三十多年努力不懈地宣傳、推動私有化和公私合營(PPPs),但現在看來,水務重新公有化已是一既成事實的政策選項。大家親身經歷了私營水務管理帶來的多種問題—— 從缺乏基建投資、價格上調,到對環境的破壞—— 令社區及決策者明白公共部門能夠更好地為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及保障人們的用水權。

重新公有化指的是,地方當局,或更廣義地說,公眾,重新取得之前私有化了的供水及衛生服務的控制權。這通常是因為地方當局終止與私營公司的合同,或合同到期而不再續期。但這過程並不總是或不只是限於地方規模。區域及國家部門對於城市服務的資金和政策均有相當大的影響;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是直接的水務營運者。所以重新公有化的過程是在一個更大的政策環境、背景下展開的。

然而,不管其形式或規模為何,重新公有化基本上是對水務私有化及公私合營(PPPs)的不可持續性而做出的一種集體回應。由於一般民眾對私有化的反對情緒,私營水務公司就運用市場行銷宣傳伎倆來鼓勵人們相信特許經營(concessions)、租賃合同(lease contracts)及其他公私合營模式不同於私有化;但其實不然。事實上,所有這些術語或經營模式指的都是把服務管理的控制權轉移到私營機構。決策者必須警惕水務私有化帶來的高成本和風險;同時,他們可以學習那些選擇了重新公有化、並致力發展具民主、負責任和有效的公營水務的政府機構在這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