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問題與氣候變化的政治經濟學

ww

孟買SNDT女子大學,經濟學院主任Vibhuti Patel教授

2013年3月5日

中文翻譯: 蘇菲亞@全球化監察

摘要

氣候變化為性別角色、性別分工帶來的問題需要引起各界的注意,有志於可持續發展的人士更應該重視此問題。在大部份的發展中國家,很多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事務都是由婦女負責的,例如保障食物、飲用水和能源的來源,以維持日常生活及家庭的正常運作。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包括乾旱、洪水、海岸侵蝕、海平面上升和氣溫上升。這些破壞性影響為家庭產生的不良後果使婦女承受更大的壓力。

在氣候變化當前,婦女面對著雙重挑戰,因為她們既是生存所需資源的最後接收者,也是保存者;同时又是養育者。但婦女往往不能平等地獲取信息和資源;在決策過程中,她們的聲音又往往被忽視了,使她們在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事件中顯得更脆弱。然而,儘管婦女具備了脆弱性,但如果在適應和減緩的工作中,讓婦女參與其中,她們的知識及社會實踐經驗在建立社區的抗災能力方面其實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為我們的決策者提供培訓,讓他們在處理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工作時,能意識到、並識別出策略性的和實際性的兩性需求。

簡介

性別與發展的經濟學說認為對女性的壓迫與大自然的退化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生態女性主義的思想流派於70年代中期出現,與第二波的女性主義及綠色運動同期興起,因此也為這兩個學派帶來了挑戰。生態女性主義結合了綠色運動和女性主義的中心思想;它跟綠色運動一樣關注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的影響,並採用女性主義相信不平等的兩性關係的觀點,特別是關注到女性的從屬地位,以及對女性的剝削和壓迫。生態女性主義既是社會運動,也是學術運動,它相信對大自然的支配和對女性的壓迫之間有著重要關係。生態女性主義在80和90年代受到反核電、保護環境和女權運動的女性社運家的追捧而漸趨成熟。

 「生態女性主義者表示『別再等待了』……我們正處於緊急狀態,現在一定要做點什麼……觀乎世界各地,對經濟、文化和自然資源的掠奪使全球20%的人口(主要是得益的北美州人和歐洲人)以『進步』的名義,可繼續享用全球80%的資源。」 [1] 本文的目的是要在這狹隘的觀點上再邁進一步,表達我們的多樣性;並以不同的方式來指出世界結構中固有的不平等,該不平等結構使全球北方能支配南方,男性支配女性;而對更多資源的狂熱掠奪亦使經濟利益的分佈更趨不均,對大自然的支配更趨嚴重……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女性通常是第一個站出來抗議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在生態運動的社運家中,科學和技術也不是性別中立的。而從其他許多女性當中,我們開始可以發現男性的剝削統治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受到16世紀以來還原式科學的影響),以及在大部份父權社會、甚至現代工業模式中兩性之間剝削和壓迫的關係,這些跟環境都存在著密切關係。

男性的聲音主導了氣候變化的論述

在關於氣候變化的重要國際協定中,例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Climate Change, UNFCCC),氣候變化對女性的影響都不是它們的主流議題。關於氣候變化的所有關鍵的決策機構均存在著一個由男性主導的階級結構。

聯合國在2009年11月9日發表的報告《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女性,人口和氣候》中就特別指出:「眼見地球即將發生氣候災難的可能性,我們不能貶低、忽視全球34億婦女和女孩受害者的角色,」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奧貝德(Thoraya Ahmed Obaid)說,「在我們呼籲做出行為改變的倡議中,把這34億的個體也包括在內不是更合情理嗎?」

人類在氣候變化面前的脆弱性,性別是其中一個因素

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研究顯示了,最窮困的人士是影響氣候變化最少的人群,但卻是在這危機中最脆弱的人群,女性則是窮人中的窮人!據估計,女性生產的糧食佔全球總種植糧食的50%以上。氣候變化也許是我們這時代發生的最不公平的威脅。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女性,因為她們是農業的主要勞動力,再加上她們通常比較少賺取經濟收入的機會。

氣候變化對女性的影響在太平洋島國來說就特別顯著。島國的氣候條件及極端事件,例如乾旱、洪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以及氣溫上升,這些都會危害到太平洋島民的糧食安全和日常生活;而女性則首當其衝,因為在太平洋社區中,通常是由女性負責家庭的食物和日常運作的。

氣候變化加重了亞洲女性的困境。不要忘了大概有22億的亞洲人是依靠農業維生的,但現在農作物的產量已因為水災、旱災、不穩定的降雨及其他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而逐步下降。聯合國人口基金該報告更堅信:「目前的氣候模型顯示了食品價格可能會急劇上漲,預計到2050年,大米價格會漲29-37%,玉米漲58-97%,小麥漲81-102%。」在這種情況下,女性被迫要承擔食品價格上漲的沉重負擔,因為她們往往是家庭的食物提供者。

印度的經驗

在印度,百分之八十四以上的女性都是從事農業活動的,因此她們也就成為了氣候變化影響底下最大的受害者。此外,性別的不平等亦使她們在環境改變面前更顯脆弱感。

印度女性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由於女性經常要負責提供日常必需品,例如食物和水,因此當最貧困家庭受到氣候相關災害的打擊時,婦女和女童的工作量就會增加,並往往因此錯過了很多其他機會。有研究表明,在20世紀70年代旱災或水災期間出生的印度女性,上小學的機率相對減少了19%。也就是說,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印度窮困的婦女和女童在個人發展層面喪失平等參與的風險也跟著增加。與此同時,許多貧窮的婦女均從事「氣候敏感」的活動,例如種植水稻或捕魚;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她們的生計了。

氣候變化對生命的威脅之性別差異

據預測,氣候變化將增加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加速全球自然災害的引發。2007年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了1981年至2002年期間在141個國家中發生的自然災害,研究結果顯示,自然災害降低了女性的預期壽命,而隨著災難的加劇,對女性壽命的威脅就越突出。

災害期間風險更高

在自然災害發生期間,女性和兒童的死亡率是男性的14倍,而且受到負面的影響更是不成比例地高;平均來說,因自然災害而喪生的人士中85%是女性(http://www.wedo.org/category/learn/…)。據報告,2004年亞洲海嘯的傷亡人數中70-80%是女性;1991年孟加拉颶風中的傷亡人數中90%是婦女[2]。而在颶風卡特里娜橫掃紐奧良之後,低收入的單身母親中有83%的都變得流離失所[3]。

工作量/家庭負擔的增加

由於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使她們幾個世紀以來均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然而,急速的氣候變化正逐漸降低女性的適應能力;而當女性適應不了環境的時候,身處的整個社區都將受到影響(來源:WEDO)。

氣候變化使主要天然資源、森林資源和耕地的短缺及難以獲取的問題進一步加劇,從而提高了婦女和女童的工作量及壓力,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衝突和不穩定,最後往往導致了對婦女和女童的暴力行為的增加。

有限的擁有權

女性具有獨特的能力和知識來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為環境帶來的影響,但往往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進行類似的活動。

女性的限制來自缺乏經濟自由、財產權和繼承權,以及難以獲取資金、教育、新的工具、設備和技術。在針對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發展和制定,以及決策過程中,女性的聲音和代表性往往是不足的。

政治上的不平等

雪上加霜的是,在政策制定和決策層面,兩性不平等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令女性要為了獲取資訊、教育及行動自由而苦苦爭取;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法律規條甚至限制或禁止女性對土地的擁有權。

在亞洲,由女性生產的糧食佔了總生產量的60%;在非洲則高達80%。儘管如此,全球數字顯示了女性只獲得總農業信貸的百分之一!(來源:WEDO)

來自烏干達Karamuja 區的一位農村婦女瑪蒂娜(Martina Longom)指出:「現在我們每年都要走越來越遠的路去收集柴火,也意味著我們去的地方越來越不安全……」烏干達森林砍伐的問題加劇了本就嚴峻的情況。Caicaoan區當地的婦女為了改善問題而種植了常青樹及芒果樹,以代替那些為了燃料和木炭而被砍伐的樹木;此舉不但有助於減少水土流失,亦可幫助當地人謀生。教育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而瑪蒂娜正是推廣該活動的一位積極的提倡者。

美國博客Pricilla Stuckey在節目《這個熱鬧的地球(This Lively Earth)》中指出:「對女性的歧視大大影響了婦女如何適應氣候變化的經驗。例如印度的女性見證了她們的農作物產量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已經減少了一半,而且糧食的質量也逐漸下降。劣質的農作物,加上本就不平等的地位,使印度女性的健康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更見受損。」

急迫的生存抗爭

氣候變化使人們的生計更為艱難,它令糧食的供應及安全性更無保障,造成生活質量大幅下滑,並引發大規模的移民。HDR還特別強調微觀層面的研究表明,在20世紀70年代旱災或水災期間出生的印度女性,上小學的機率相對減少了19%。很明顯地,氣候變化的反复無常置我們的生活及生命於高風險中,特別是對那些基於個人選擇和個人收入而使他們管理這些風險的能力微乎其微的人士來說。

Chipko和Appiko的經驗 – 抱樹運動

在70年代中期,印度Chamoli區Reni村落的婦女們通過「抱樹運動(Chipko movement)」來守衛他們的森林。今天的例子則有位於Madhya Pradesh區Sondwa Block的Bhil部落的婦女,她們負責巡邏森林,以驅趕那些意圖砍伐森林的企業。隨著村落或部落的壯丁們都到城市去尋找謀生的機會,更多的婦女現要從事低工資的農業工作,包括以前禁止女性進行的活動,例如犁地。

在公眾聽證會上的見證

Gouri Bai生活在印度德爾肯德(Bundelkhand)的一個小村莊裡。作為農業社區的一部份,她的生活和生計完全依賴農業。但多變的天氣以及降水量的減少正威脅著她的生存。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使她債台高築,在貧困生活中掙扎。

居住於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Sunderbans的Shyamali Das見證了近年橫掃該區的多起旋風。暴風雨淹沒了大片的農田,造成的破壞長久也無法復原;同時也令魚類減少了20個品種;作為漁業社區的一員,Shyamali Das已經蒙受巨大損失。她表示:「要接受我們以及我們的知識是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的一個基礎。」

全球成功案例

旺加里·馬塔伊(Wangarai Maathai),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她在肯尼亞成功發起並實現了「綠帶運動(The Greenbelt Movement)」;該運動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項目之一。

Sahena Begum則帶領著她們在孟加拉鄉村的村民一起努力守衛家園,特別是為女性提供培訓,教導她們如何為隨時可發生的自然災害而準備,為她們提供一些工具以及基本的求生技能,以應對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難以預測、以及強度越來越大的水災和颶風。

在非洲環境與發展組織(ENDA)下的「保持自然和反對文化入侵」項目組(PRONAT)的支持下,西非國家塞內加爾(Senegal)的Keur Moussa區的婦女也是保護社區土地、防止土地退化的關鍵力量。

婦女也參與植被束柴、滲水溝渠的建造,及開鑿壕溝,以減慢水的流速。這不僅有助節約農業用水,同時亦幫婦女們減少了取水的時間,她們可利用省下來的時間來進行草藥交易。類似針對及涵括婦女的應對方案使婦女可以發展自己的力量,以及提高整個社區的能力。

尊重婦女的集體智慧

性別經濟學家堅信,把地方知識、以及近年在農業及環境方面研發結果的突破整合起來,利用這些新知識可以使我們在管理自然資源方面做得好一些。有效率地分享資訊是當務之急,不管是對天氣模式做出預測的新聞簡報,或是關於市場趨勢的及時數據,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農民Sita Debi在「尋找您的足跡(Find Your Feet)」博客上說道:「沒降雨的時候,我們這些婦女就要特別辛苦地嘗試種出些農作物來。我們的營養吸收和健康也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往往是最後一個吃飯的,我們很多人因而患上貧血。婦女們總要走很長的路去取水;飼料變得稀有,用來生火的木材也找不到了。」

加重照護的負擔

作為主要的照顧者,女性可能會發現她們的責任和負擔隨著家人患病率的提高而增加了。患病率的提高主要是因為接觸媒介傳播疾病如瘧疾,或水媒疾病如霍亂;而提高了她們心臟負荷疾病的死亡率。營養不良,再加上緊張高壓的生活,都提高了女性的發病率。

女性農民對企業世界的回應

食物,是一項人權,而非讓企業來炒作的商品。大自然的運作並不是建基於公司利潤的;相反地,企業利潤的追求只會導致更多的糧食危機。

印度另一宗關於女性如何適應及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的案例也很值得大家借鏡。在Zaheerabad,屬於印度等級制度最底層的賤民的婦女們開展了一個很值得注意的項目。為了適應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她們利用一些散佈性農作物不需額外灌溉水、化學物品或農業的特性,在一片已退化、乾旱但被再生的土地上種植了19種本土作物,覆蓋面積足有一英畝。在印度南部這片乾旱的內陸地區,橫跨了75個村莊,現在總共有約5,000名婦女從事一種無化學物品、無需灌溉的有機農業,來對抗全球暖化的趨勢。

如果「可以通過政策及財政措施,加快為窮人提供成熟的技術,包括小型水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將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要推廣雨水的收集、水體的分散、資源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觀念,使之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一些的環保項目,例如非洲的「綠帶運動」,以及南亞的「Bhoogyan」應加以普及化。Bhoogyan是由組織「一個亞洲,一個世界(Oneworld.org)」設計的一個匯集了適應氣候變化知識的平台,以照顧那些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的社區的需求。Bhoogyan是以網站為主的科技方案,通過多種資訊輸送渠道,例如手提電話、互聯網和廣播電台,為基層社區提供當地應對策略的背景信息和相關知識。而各個社區則可以通過手提電話,選擇符合他們的地理位置和當地語言,來獲取他們所需的、重要的適應和降低風險措施的知識。

氣候變化論述中關注性別差異的主流意見

由於女性不成比例地承擔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大部份後果,那些從事農村和部落組織工作的婦女團體正積極爭取在氣候變化論述中加入性別元素,特別是女性主流的關注和意見。印度的婦女團體極度關注氣候變化對農村和城市地區婦女的掙扎生存的影響。女性科學家,例如Dr. Jyoti Parikh以及Dr. Vandana Shiva,在這方面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她們於2010年4月28日在第一屆的「世界人民氣候變化與地球母親權利會議(World Peoples Conferenc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ghts of Mother Earth)」上發表了一份《原住民宣言(Indigenous Peoples Declaration)》。聯合國人口基金在倡導氣候變化討論中就引用該宣言,來強調性別議題在氣候變化論述中的重要性。

釐清概念

實務的性別需求(practical gender needs)指的是女性從她們社會接受的角色出發,認識到她們在社會中的需求。實務的性別需求並不是要挑戰固有的性別分工或婦女的從屬地位,儘管這議題會被提出來。實務的性別需求是在實際處境中辨認出的即時、特定的需求(Moser, 1993,p40)。

策略的性別需求(strategic gender needs)則是因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而產生的需求。它們與制度化的性別分工、權利與控制有關,包括的議題有法律權利、家庭暴力、平等的就業薪金,以及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權力。對策略性別需求的爭取有助於女性實現更大的男女平等(Moser, 1993, p39)。

對這兩種需求的區別可以提供一個有用的工具,有助於我們分析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時,我們在擬定政策或干預措施時應如何處理及包含性別的問題。

對女性在各方面的影響

減少糧食安全:隨著氣候的變化,傳統的食物來源變得更加難以預測及短缺,使婦女收成受損,而農業收成又往往是她們單一的食物和收入來源。

對生計的影響:女性比男性更依賴自然資源來維持生計。舉例說明,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對漁業社區(無論男女)的影響不僅僅是魚獲量,還有飲用水短缺的問題,因為更多的海水進入到淡水裡面。此外,當土地被淹沒的時候,同時也會破壞基礎設施,如道路和房屋。可以預測到將出現大規模的遷移,而移民帶來的負擔大部份又落在婦女身上。

水資源之短缺及獲取問題:氣候變化可能會加劇目前水短缺的問題。女性通常是社區及家庭中負責取水的一員,因此當水量以及/或者水的獲取出現變化的時候,通常是女性的生活會受到影響。

加重照護的負擔:作為主要的照顧者,女性可能會發現她們的責任和負擔隨著家人患病率的提高而增加了。患病率的提高主要是因為接觸媒介傳播疾病如瘧疾,或水媒疾病如霍亂;而提高了她們心臟負荷疾病的死亡率。

在氣候變化面前,女性顯得特別脆弱,因為她們比較容易受到天氣變化帶來之負面影響。她們的適應能力顯得有限,主要源於社會上普遍的不平等關係,以及被賦予之社會和經濟角色,使她們沒有產權、缺乏就業機會,以及在資源和信息獲取方面均呈現不平等現象。除此之外,氣候變化影響到的行業通常都跟傳統女性角色有關,例如水稻的種植,棉花和茶葉種植園,以及漁業。這意味著將會為女性的生計和生活增添困難。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對漁業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海平面的上升而引致海水進入淡水體系,使捕魚更加困難。另外,在極端天氣事件中,由於婦女不會游泳,或跑得不夠快,或體力不足以應付惡劣天氣,如暴風雨、洪水、颱風等,女性的死亡率往往因而高於男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將為兩性關係帶來嚴重後果,婦女可能因此需要花更多的時候從事那些被認為是女性的工作上,進一步加強了陳規、刻板的性別角色。總括而言,婦女一方面要面對一個對她們能力不利的情況,但另一方面,要她們適應的負擔卻又不成比例地落在她們身上。這使兩性角色、兩性關係在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議題中顯得更為迫切。

適應

適應策略的最終目標是要減少氣候變化帶來之脆弱性,以保護及改善窮困人群的生計。經驗顯示,脆弱性是有性別上的差異的。對氣候變化或氣候變異性的適應能力則視乎財富、科技實力,以及對信息的獲取,這些對於女性來說都是重大的問題所在。然而,女性在氣候變化的適應及減緩過程中也是一股關鍵的力量。她們在家庭和社區中的責任,再加上作為自然資源的管理者角色,使她們有充分的理由一起參與制定策略,來適應這不斷變化的天氣和環境。

減緩

女性靠著本身的力量也能發揮很多作用。女性從事的很多活動,例如製磚、製造木炭、廢物管理以及農產品加工帶來的能源效率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他們在這些方面對減緩天氣變化的貢獻是至關重要的。一些的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s, CDM),例如通過造林和再造林來收集和封存碳的工作也可以由農村貧困的婦女來進行。城市地區的婦女可以在家居環境中,例如照明或電器的使用等來實現能源效率;另一方面,則可以鼓勵農村地區的婦女使用有機廢物和沼氣來做為燃料,並切換到太陽能。無法獲得現代能源燃料的貧困婦女往往要面對室內空氣污染的問題,並因此付出沉重的健康代價——較高的支氣管炎、哮喘及其他相關疾病的發病率。我們不能否定婦女使用化石燃料如石油氣或煤油的權利;同一時間,針對不同農村地區的具體社會經濟情況而採用適當的技術,有助減輕婦女的工作量,讓她們騰出時間去追求工作機會,或其他她們要發展的活動。

前景的展望

很明顯地,我們必須考慮到性別差異的問題才能真正了解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因為社會為兩性創造了不同的角色和特定的責任,所以在回應氣候變化和能力建設過程中,性別差異策略是很必需的。而在氣候談判以及全國性辯論中都必須把這些調查結果納入其中,使決策者明白不同群組的人士如何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他們需要哪類型的能力和支持。

更具體一點,以下的行動是必須採取的:

  • 承認女性在氣候變化導致之情況下的脆弱性:政府應分析、辨別並針對氣候變化對兩性不同的影響,制定與水災、疾病及其他環境變遷和災害有關的保護措施。可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來實現這目標。
  • 了解並重視兩性間特定的自然資源利用模式:政府應制定策略來提高女性對自然資源的獲取性和掌控權,以減少貧困問題,保護環境資源,並確保婦女和貧困社區能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
  • 辨識出女性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特殊的技能和能力:由於女性的知識和參與對整個社區在災難中的生存起著重要作用,政府應認可她們在生活中不同層面的專業技能,以及她們管理自然資源的策略,並盡量利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來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 提高婦女在各個決策層面的參與度

結論

多個女性研究結果都指出了城鄉婦女的貢獻:她們作為生命為中心文化的守護者和倡導者、種子儲戶(seed savers)、抵抗運動的領導人(例如喜馬拉雅山和印度南部的抱樹運動),以及另類的農業/市場模式等等(例如非洲的綠帶運動)。人性化十足的女性成為一股療愈的力量,跟那種以殘酷來衡量人類、以貪婪為原則的經濟體系的暴力制度相反,女性可以打破這種制度帶來的惡性循環。

有所改變的是人們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提高了。即時是在印度農村的婦女,現在也了解到氣候變化這個大議題是會直接影響到她們的生活的。2011年11月16日在印度Uttar Pradesh的Saharanpur舉辦的「性別、氣候變化及糧食安全」培訓課程上的就採用了此宣言:「……女性是糧食安全的關鍵;而且很重要的是,女性對農業和糧食安全的貢獻應該要被認可、歌頌,並記錄下來。」

婦女不願作為仇恨和暴力文化的一部份。婦女,通過她們的一生,顯示了愛和同情、分享和給予的品格不應該只是人類特徵的一個可能性,而應是我們作為人類必備的素質。生活文化就是「生命的文化」,建基於對所有生命的敬畏——不管是男性女性、窮人富人、黑人白人、基督教和穆斯林、人類和非人類。在印度,環保主義就包含了十一種不同的派別:野生動物的管理、保護、保存、改革性的環保、深層生態學、環境公義、環境健康、生態女性主義、生態精神主義、動物權利,以及綠色運動。

在印度,如果要促進及制定具包容性、及能夠回應性別問題的全國性氣候變化適應計劃,作為經濟學家,我們會尋求以下問題的答案:(a)在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的數據裡面,有沒有性別方面的分類數據?(b)大家是不是都了解到、並提到了適應措施對性別差異的影響?(c)有沒有「額外」的財政資源給予女性或男性?(d)在決策結構和過程中,有沒有女性的參與?(e)適應方案有沒有承認貧窮人士(包括男女)的權利和權益?

對我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發起一場跨學科的公開辯論,應包括那些跟性別及氣候變化相關的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專業人士、規劃者和決策者;催化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科研,並通過科學雜誌、大眾媒體和新媒體來廣泛傳播這些研究調查的結果。

 

英文原文:http://amandla.org.za/political-economy-of-gender-and-climate-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