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的馬士基

航運業或許是世界上風險最高的行業之一。即使是連續保持了105年盈利紀錄的行業老大馬士基集團,居然也在這波延續時間並不算長的金融危機後栽了跟頭。

馬士基集團幾乎是丹麥的國家標誌之一。最輝煌的時候,這一家公司的營收就占到丹麥全國GDP的一半,就在兩年前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該比例還達到 20%。誰承想,當所有人都認為危機已過,馬士基的危險似乎才剛剛顯露。

2010年3月初,馬士基集團宣佈了其歷史上首次年度虧損。雖然10億美元左右的虧損額相對于477億美元的營收並不算大,但加上“首次發行債券”、 “出售歐洲渡輪業務”、“封存世界最快集裝箱船隊”、“缺席5年後重返太平洋運價穩定協定組織”……一連串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很大震動。ING(荷蘭國際集 團)將馬士基的股票評級從“持有”降至“賣出”。

虧損主要來自集團旗下的馬士基航運公司。此公司在2009年封存了19艘集裝箱船、拆解了10艘舊船,試圖以此減輕過剩的運力負擔,但仍然發現年度虧 損額高達20.88億美元。

客觀地說,如此處境並不能完全歸咎于馬士基公司的自身運營,全行業衰退的系統性風險讓業內的每一家公司都無處可逃。

臺灣船王張榮發用“可怕”來形容目前世界航運市場運力過剩的狀況,雖然兩年前就停止訂購新船,但目前176艘航船組成的船隊仍然讓他發愁,一部分船甚 至可能將被他無奈拋棄。據法國航運服務機構AXS Alphaliner的統計,全球有近15%的商船停運在港。

2009年夏天封存的“馬士基·博蒙特”號曾引起業界廣泛關注,這是一艘號稱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大型集裝箱船。5年前,馬士基設計了這樣一批船,共有6 艘,時速能達到30海裡,而普通集裝箱船的時速大約只有22海裡。誰也沒想到,這批船服役了如此短的時間就得被迫休息。

儘管如此,馬士基仍然無愧於“第一世界班輪公司”的美譽。以船隊運力排名,馬士基航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班輪公司,其運力占全球總運力的16.1%, 比排名第二的地中海航運整整高出4個百分點。在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中,馬士基集團排名106位。

美國政府的厚待
正是因為二戰中的突出貢獻,美國政府一直厚待馬士基,馬士基得以平均每年拿到價值幾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合約。

1886年,阿諾德·彼得·穆勒年滿10歲。他的母親來自丹麥一個顯赫的家庭,祖父漢斯·傑普森·大衛森是當時丹麥航運業的老大,被稱為“丹麥之 王”。這一年,阿諾德的父親彼得·馬士基·穆勒購買了一艘英國製造的蒸汽船,自己當起了船長。對於阿諾德來說,航海知識成了啟蒙教育中最有趣也最有價值的 部分。

28歲時,彼得與阿諾德父子倆合夥買了一艘載重2200噸的二手蒸汽貨船,在家鄉斯文堡安娜村創建了“斯文堡船運公司”。1912年,阿諾德自己又單 獨創辦了一家“1912輪船公司”。

雖然直到2003年,兩家公司才正式合併為“A.P.穆勒-馬士基集團”,但他們一直是家族生意的基石,集團對其他公司的控制都是通過他們完成的。目 前,兩家公司均已在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上市。

1918年,穆勒父子在歐登塞建造了第一間造船廠;1921年,造船廠生產出了第一條內燃機船;1926年,他們決定開始運營油輪生意,訂購了5艘油 輪;1928年,開通了第一條航線,6艘汽船組成的船隊開始往來於遠東和美國西海岸之間……家族生意紅紅火火地發展了起來。到二戰前夕,已有36艘在公海 上航行的船隻帶有馬士基的標誌。

1940年4月,丹麥被德國佔領。27歲的馬士基·邁克凱尼·穆勒被迫與妻子一起流亡美國,在紐約繼續開展家族生意。邁克凱尼是阿諾德的兒子,在戰爭 前一年剛剛成為馬士基公司的合夥人。

1941年,美國政府控制了外國船隻,馬士基艦隊開始為美國海軍服務。整個二戰期間,艦隊的損失超過半數。據說,正是因為有當年的這段淵源,美國政府 一直厚待馬士基,馬士基得以平均每年拿到價值幾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合約。

1962年,丹麥政府給馬士基頒發了石油開發許可證,有了這張許可證,馬士基就可以合法地在屬於丹麥的北海海域內開發石油和天然氣了。雖然當時幾乎沒 人相信那塊海域裡有多少石油,但馬士基的堅持給它帶來了豐厚回報。2003年,馬士基又與丹麥政府續簽了開採協定,根據協定,馬士基對北海地區石油和天然 氣的開採權將延續至2042年。

航運老大的黃金期
不論對馬士基集團還是對全球航運業,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幾年都是黃金時期。

石油開採是馬士基集團開始多元化的第一步。

雖然阿諾德堅信:“只要始終謹慎小心,就能做到萬無一失”,但航運業畢竟是一個對經濟週期極度敏感、波動極大的行業。要想有效地對抗風險,光靠“謹慎 小心”恐怕還不夠。

航運業的高波動性來自於它對影響因素的高度敏感。而在經濟週期、上游船舶供應、燃油價格等眾多影響因素中,最難以預測的就是油價。從馬士基的歷史業績 來看,引入石油開採業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沖航運業務風險的作用。

1965年6月,89歲的阿諾德去世,邁克凱尼成為集團董事長兼CEO。在邁克凱尼執掌家族事業的38年中,馬士基的多元化策略得到發揚。

1964年,馬士基集團成立了一家超市——丹麥超市公司,現已成為丹麥第二大食品、日用品連鎖超市,業務甚至已經拓展到了英國、德國、波蘭、挪威、瑞 典;1970年,馬士基航空公司成立;隨後是橡膠、塑膠、醫療設備、機械設備……甚至IT。

這些種類繁多的業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整個集團的業績波動。不過到2002年,邁克凱尼正式退出家族事業的前一年,馬士基集團的管理者們發現,除 了石油和零售業務外,其他的多元化業務幾乎都在萎縮甚或虧損。

於是,那些林林總總的子公司被逐個剝離,馬士基開始重回原點。到2007年,馬士基集團的主要業務只剩下了航運、造船、石油和零售。至於持續虧損的造 船業務,2009年8月,集團也做出了明確表態:歐登賽造船廠將於2012年正式關閉。

1999年,馬士基集團以8億美元購買了當時全球第二大班輪公司——美國海陸公司的國際班輪業務及相關的18個碼頭,與旗下的馬士基航運公司合併,新 公司取名“馬士基海陸”。接下來的幾年中,馬士基海陸陸續收購了側重東亞航線的丹麥EAC-Ben和側重非洲航線的比利時南航集裝箱班輪公司,其航運業老 大的位置更加牢不可破。

此時,馬士基的合作夥伴是諸如宜家、耐克、米其林、阿迪達斯這樣的各行業巨頭。以宜家為例,馬士基的物流服務幾乎是隨著宜家的擴張而擴張的,只要宜家在新 的地區找到供應商,馬士基就立刻擴張到那裡。隨著新興市場的繁榮發展,與這些夥伴們“點對點”式的物流合作,給馬士基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不論對馬士基集團還是對全球航運業,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幾年都是黃金時期。2005年,前馬士基中國區總裁蘇恩深曾說:“市場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很 多,全球貿易需求的不斷增長,令海運業受益匪淺,收益增長的速度甚至超過了船舶更新的速度。”那時候,集裝箱運輸業務的利潤占馬士基集團整體利潤的近一 半。

難以挽回的頹勢
國際集裝箱租船運價指數在2008年內下跌近六成,航運價格甚至不到高峰時的1/10。大多數專業人士認為,這次衰退至少要持續5年。

金融風暴來臨之前,馬士基艦隊以一貫的高速前進,勢如破竹。

2005年,馬士基集團以23億歐元、溢價40%收購了鐵行渣華,這是一家英荷合資的航運公司,世界排名第三,被收購前擁有近5%的市場份額。這次收 購全部以現金支付。如此大手筆震驚業界。

當時,馬士基集團合夥人、馬士基海陸CEO充滿自豪地說:“只有收購其他公司,才是實現高速成長的較快方法。”

收購完成後,有162艘船隻加入到馬士基的船隊中,使其成為規模近550艘的巨型船隊。新馬士基海陸的集裝箱運輸業務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17%。緊 接著,2006年10月,馬士基集團又制訂了一項總額高達300億美元的發展計畫,其中150億用作擴充船隊,預計交貨後船隊規模將擴大一倍。當年馬士基 就為此支付了35億美元。

但是,狂飆的艦隊卻遭遇暗礁。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航運業陷入衰退,集裝箱運價急劇下滑。國際集裝箱租船運價指數在2008年內下跌近六成, 航運價格甚至不到高峰時的1/10。大多數專業人士認為,這次衰退至少要持續5年。

剛剛花掉了巨額現金的馬士基處境陡然艱難。由於收購鐵行渣華後的整合過程沒有預想般順利,並購後的馬士基股價表現一直遜於丹麥市場的整體表現。 2006年,集團的集裝箱業務虧損了6億美元。

2007年,馬士基集團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改組。94歲的邁克凱尼親自出馬,辭退了在馬士基工作多年的集裝箱航運集團CEO傑斯·蘇德伯格。丹麥知名釀 酒集團嘉士伯的CEO尼爾斯·安德森被挖了過來,接替蘇德伯格的位置。另有數名老臣也宣佈離職。

然而,這些舉措並不能挽回頹勢。2008年以來,馬士基航運公司不時傳出合併航線、退訂船隻的消息。有員工這樣形容公司內部令人惶惶不安的氣氛:“一 些管理人員一旦離開,他所在的職位也就不再設了。”馬士基在全球的14個分區已合併至11個。2009年初,馬士基航運宣佈將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進行重 組,中國原有的六大分區被壓縮成了三個。

外姓董事長掌舵
在濃霧深鎖的時期,馬士基歷史上唯一的外姓董事長,能帶領馬士基駛出這片迷霧嗎?

長期以來,集裝箱業務的比重占馬士基集團整體業務的50%以上。隨著集裝箱班輪市場陷入長期低迷,馬士基不得不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爆出2009年的虧損業績後,尼爾斯·安德森表示:“公司今後將加大對零售業、石油氣行業和集裝箱裝卸碼頭的投入。”

據報導,馬士基集團正在醞釀對希臘Dryship航運公司的收購。Dryship是希臘一家老牌船運公司,主要從事深海鑽油,承運長途鐵礦石、煤炭, 近來股價一直表現不錯。

集裝箱碼頭的建設近兩年也成為馬士基的投資重點,尤其在中國。目前,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在集裝箱運輸方面,中國擁有全球5大港口 中的3個——上海、香港、深圳,以及全球港口14強中的7個;全球每4個標準集裝箱中就有1個在中國港口處理。到目前為止,馬士基已經參與了中國沿海港口 13個集裝箱碼頭的運營和管理,股權比例從5%-50%不等。

另外,據已經公開發表的聲明,馬士基集團還將從並不寬裕的資金中抽出13億美元,收購美國戴文能源公司在墨西哥灣地區的部分油田資產。根據聲明,在完 成此次收購之後至第一桶油成功開採,馬士基還將對這些油田追加投資13億-18億美元。

如果全球航運業長時間地陷入低迷,上述業務足夠成為馬士基集團維持穩健航行的動力嗎?恐怕誰也說不清。

雖然邁克凱尼有三個女兒,但看起來,她們似乎對父親的事業都沒有太大興趣。在2003年卸任董事長後,邁克凱尼將馬士基集團的重擔交給了蜜雪兒·普拉 莫·拉斯姆森——一位在丹麥保險業工作了20多年的法學碩士。在這段濃霧深鎖的時期,這位馬士基歷史上唯一的外姓董事長,能帶領馬士基駛出這片迷霧嗎?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