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能源組合諮詢】從外國經驗看能源組合諮詢

RTHK自由風自由 PHONE

2014-04-07

【公民社會-能源組合諮詢】全球化監察項目統籌劉燕娜

http://programme.rthk.hk/channel/radio/programme.php?name=radio1/openline_openview&d=2014-04-07&p=1069&e=258198&m=episode

 

全文:

從外國經驗看能源組合諮詢

環境局的《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公眾諮詢文件》,提出兩項建議,當中提到A 餐和B 餐,分別只在於是否與內地南方電網聯網,無論如何, 使用天然氣發電比例都會增加,輸入核電的比例亦不會減少。福島核災之後,很多國家的人民都要求停用核電。

就著廢核這個議題,本會聯同其他關注團體於3月9日舉辦了《核電歸零,能源再生》民間研討會。當日,國際能源及核能政策專家Mycle Schneider,指出即使在福島核災前,全球核能產業早已逐漸走下坡,核能發電已不是國際趨勢,不論新建或舊的核電廠都成本高昂,加上,核電廠潛在的風險非常大,隨著可再生能源及節能裝置的發展,昂貴的核能根本不是選擇。

以德國為例,它在決定廢核之後,改用大量再生能源發電及改善節能,自2012年開始,德國不但沒有缺電,更出口電力給周邊國家,連依賴八成核能發電的法國都要向德國買電[1]。事例證明了,使用核能並非我們的宿命,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我們肯唔肯踏出一步。現在,德國已有一百三十萬個家庭已透過太陽能系統自己發電,減少對大型發電廠的依賴。

然而,環境局的諮詢文件仍然宣稱核電的穩定性高,格價不高,而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低,價格極高。這已是非常過時的想法,最新的歐洲的報告已指出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的太陽能電板產電的成本, 跟傳統的電力的成本已是處於同一水平[2]

另一方面,諮詢文件又指出歐州多個國家已聯網,所以和南方電力聯網可取。事實上,歐州多國聯網是要減低電力於運輸過程的損失,增加能源供應穩定。在德國,市民可以透過智能電網選擇不同的發電方式,比如風能和太陽能,而不選擇核電。但諮詢文件中講的所謂的聯網,只是直接購入電力,很可能只是企業與企業間的以掙取利潤為目的能源貿易,而不是讓市民擁有選擇哪種能源的自主性。

我們不是要建立很多大型再生能源發電場,我們要做的是建立社區式的再生能源發電網絡,減少能源運輸的耗損,鼓勵市民自主發電和節能,改善建築物透光和通風,才是最根本解決未來能源不足的方案,我們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因此,我們認為環境局的諮詢應加入”核電歸零,能源再生”的方案。

 

 


 


[2] Solar energy now same price as conventional power in Germany, Italy, Spain – report http://rt.com/news/price-solar-energy-retail-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