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ht Back!──英國反教育預算刪減大遊行的幾點觀察

來源:台灣立報 2010-11-23 21:36 

「沒有假如,沒有但是,反對教育預算刪減」(No ifs, no buts, no education cuts)、「他們要刪減,我們要戰鬥」(They say cut back, we say fight back),英國學生慷慨激昂的口號聲,11月10日響徹倫敦市中心。

規模最大教育議題遊行

早前連續幾天陰雨霏霏的氣候,在遊行當天轉晴,由英國全國學生聯合會(NUS)與全國大學學院教職員工會(UCU)發起的反對高等教育預算大幅刪減遊行,以學生為主體;超過5萬人走上街頭,對保守黨與自民黨聯合政府鉅幅高教預算刪減計劃發出怒吼;若依據聯合政府計畫,英國大學學費將由目前每年約3千英鎊增為3倍至9千英鎊(約45 萬台幣)。媒體報導:針對單一教育議題遊行,如此大的規模,可說自1990年以來首見。事實上,這個規模也遠超出媒體甚至主辦單位事前的預估。

搭火車前往集合地途中,同車廂的幾位年輕大學生帶著自製的標語,不時打著行動電話與已到會場的同伴聯繫。不難感受出來,許多學生很可能都是第一次參與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行動,憤怒之餘,同時也帶著幾分興奮。走到集合地後,不斷增加的人群,更是讓整個隊伍自始洋溢著某種同仇敵愾的勝利感。

政客信用破產與憤怒的學生

對高等教育預算大幅度刪減與隨之而來的超高學費,的確是促成整場遊行的主要原因,然而對當前聯合政府內自民黨公然背棄選前承諾、近乎「騙票」行為的憤怒,也絕對有著相當大推波助瀾的效果。

自民黨黨魁、現任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與多數自民黨國會議員,在今年5月選前,為了標榜與工黨、保守黨兩大政黨不同與進步之處,不但承諾反對任何高教學費調漲的方案,更接受學生組織邀請,公開簽署請願書。

最諷刺的是,在大選結果出爐、三黨不過半的情勢下,自民黨不但選擇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更在這一次高教預算刪減與學費調漲的過程中,完全配合保守黨政府的主張。許多怒不可抑的學生紛紛痛批:因為自民黨的主張,把第一次行使投票權的一票投給了自民黨,沒想到卻是投給了一個欺世盜名、背棄學生權益的政黨。

遊行隊伍中不時可見學生自製唾棄自民黨與黨魁克萊格的海報標語。衛報一位評論者形容:自民黨的選擇,影響的不單只是英國高等教育發展,更標誌著英國主要政黨信用集體破產的年代來臨。

學生組織內部的矛盾

當天遊行最大的「插曲」,莫過於在事後被媒體刻意大幅報導的所謂「暴力衝突」。整個遊行隊伍在經過保守黨黨部時,上千名主張直接行動的激進派學生直接攻占保守黨總部的行動,以「暴力衝突」形容,絕對是惡意誇大之詞,無論是從鏡頭影像畫面或是接近現場的人描述,幾乎沒有看見任何學生攻擊警察的行為,反到是後續警力不斷增加後,不時有警察打學生的情形發生。

然而保守黨則是逮到了機會,集中火力轉移遊行焦點,譴責暴力行為,保守派媒體更是大力撻伐,把參與直接行動的學生貼上「無政府主義者暴力慣犯」的標籤。事後甚至發動人肉搜索,公開當天進到保守黨黨部內學生的個人資料,進行人格抹殺。

只是,這場事實上還頗為振奮人心的直接行動,卻凸顯並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組織內部的矛盾。

志在爭取未來工黨國會議員提名的全國學聯主席波特(Aaron Porter),第一時間不但沒有聲援這群占領保守黨黨部、事後被捕的學生,反而出面以比警察還要嚴厲的字眼譴責所謂「暴力行為」,宣稱他們的行為與全國學聯完全無關,並挾持破壞了整場「和平理性」的遊行。

然而就如倫敦大學學生聯合會主席索羅曼(Clare Solomon),遊行當天結束後與波特同時接受BBC新聞訪問時點到為止的「提醒」,攻擊自己會員的行為,對整場運動相當不智,後續更大的問題是,波特的畫清界線與對「和平理性」堅持的迷信以及政治算計,隱然對整個運動未來的發展埋下分裂危機。

超越憤怒 看清全局

以英國學生對高教預算刪減抗爭運動的第一擊來看,10日的大遊行多少是成功的。然而在第一次大規模動員後,卻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雖然當天遊行最後,全國學聯與全國大學教職員工會都聲稱:這次的遊行只會是整個運動的開始,而非結束;然而對未來行動策略的分歧,卻很可能逐步減損整場運動初期好不容易所凝聚的氣勢。

一方面,運動內部保守派對所謂「和平理性」的堅持,事實上許多人都已經指出其反動與虛妄的本質。許多人討論到理性遊行的侷限性。以反戰運動為例,2003 年,單單倫敦一個城市就湧進超過百萬人規模參與反戰遊行,但這樣的遊行,卻從來也未曾阻止當年執政的工黨政府派兵參與美國聯合入侵伊拉克的行動。

另一方面,部分強調直接行動的學生,主張未來持續發動一場又一場的占領、罷課等激進行動來進行抗爭,同樣有著不少困境亟待克服。10日當天占領保守黨黨部的直接行動,也許有著一定程度提振士氣的效果,但倘若只侷限於對「直接行動」形式的崇拜,一但未來直接行動成效不彰甚至失敗所帶來的反挫,很可能為未來的運動帶來更大的傷害。

一位參與英國左翼運動多年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分析,此時此刻的運動,最迫切需要的,不只是仿效法國、希臘人民「形式上」的激進抗爭行動;不可否認,這些行動自然有其進步性,但更重要的是,應當思索如何讓每位行動者、每一個學生在每一次的行動當中,清楚地認識到問題本質,認識到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只是教育預算被砍或是學費調漲,不只是自民黨背棄了學生;而是來自整體資本主義內在危機的根源。而唯有完整而堅實的思想武裝,也才能真正確保新的行動者能在不至於迷失自我的情況下,紮實穩健地一步步Fight back!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