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Cadmium,簡稱Cd)是有毒重金屬之一,化學專家指出,長期吸入鎘會引致器官中毒,影響身體免疫力,器官機能亦會受到損害,中毒者會出現疲累、精神混沌等徵狀,嚴重的更可以致命。過去瑞士利用老鼠進行的實驗更顯示,過量的鎘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腎衰竭、肺癌及前列腺癌的風險。
慢性鎘中毒並不罕見,1931年起,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當時該地區出現了一種致死的怪病,患病者臨終前會出現全身骨痛,有的人還會一直喊叫著「痛啊,痛啊……」,所以這種病當時被稱爲“痛痛病”。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已發生數過起的「鎘米汙染」意外事件,其主要亦是由於塑膠製造工廠大肆排放廢水到灌溉農田的水源中,而導致種植物(尤其是稻米)的汙染,而引起稻米中毒。在物理性質上,「鎘」較其他重金屬容易被一般性的農作物如蔬菜、水果尤其是稻米所吸收,也使得這些農作物其中所含的「鎘」的濃度較高。此外,由於「鎘」亦主要經由魚類及稻米作為媒介而侵入人體內。
在臨床上,「鎘中毒」的早期症狀包括有噁心、嘔吐或腹痛,若是吸入大量的「鎘微塵」,亦會導致急性化學肺炎、肺氣腫,甚至腎衰竭以及衍生尿毒症;此外,其最特異的是會造成「痛痛病」,因鎘不僅會破壞神經系統,亦會讓全身骨頭酸痛,尤其是正值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更年期」婦女,更容易產生鎘中毒的症狀;因為「鎘中毒」會加速在停經期的婦女骨骼的流失鈣質,進而合併骨折甚至變形,此時罹患者全身會感到劇痛,因而稱之為「痛痛病」(日語:itai-itai disease)。
再者,過量鎘堆積在腎臟,則會造成腎小管損傷,而衍生腎衰竭。根據臨床研究,鎘本身也是一種致癌物質,其亦可以引起「攝護癌」及「肺癌」。鎘的半衰期可以長達三十多年,所以一旦進入體內就很難排出。同時,由於截至目前為止,「鎘中毒」並沒有特效的解藥,這意味患者只能任由體內的鎘長期損害自己的器官而毫無辦法可以治療。
通常來說,垃圾棄置場或含鎘的製造業工廠是鎘汙染的主要來源,倘若相關周遭的環境遭到鎘的汙染,則會緊接著經由食物鏈而造成相關居民廣泛性的「鎘中毒」,因此政府有關單位對於這個隱形殺手,也應有防患未然的前瞻性設施及宣導,以免悲劇的再次重演。
據7月10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職業危害評價科的周智翔主任說,近幾年來,雖然慢性鎘中毒在廣東尚未有報告,但在一些電池廠裏工人尿鎘超標的事情則經常發生。「一般來講,人體吸入1毫克/立方米,或者吃進15毫克/升的鎘就會出現中毒症狀。」周主任說,人體內累積的鎘一旦達到了中毒的標準,腎臟就會受到嚴重損害,引起尿毒症,使人體丟失大量的鈣、磷、葡萄糖、礦物質和氨基酸,從而因為缺鈣而出現骨痛,嚴重的中毒者會全身多處骨折,最後死於腎衰竭。」像上述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居民出現的骨痛其實就是人體全身的骨折引起的。」
周主任指出,一旦發生中毒,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損害都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