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的環境足跡

伊安·泰勒認為,中國對國內環境的關注迫使其不得不向海外尋求資源。中國必須考慮其在非洲開采木材與石油而造成的生態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在非洲的影響迅速擴大,關於這個話題的報道已經不計其數。但是,中國在非洲的環境足跡並沒有完全公布。這成為非洲一個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中國公司輕視保護法、在非洲的自然資源開發中與不法人員相合作的例子俯首可拾。當然,西方公司的做法也一樣,但中國國內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環境游說集團,來對政府在非洲等地的行為進行批評,這是真正令人擔心的。

在加蓬,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石化的行為已經引起了眾怒。2002年,加蓬將其國土的四分之一劃為自然保護區,被保護的67,000平方公裡土地涵蓋了大部分的原始熱帶雨林。但是,人們發現,中國石化竟然在加蓬的一個國家公園中尋找石油。他們指責中國石化造成大規模污染、在公園中使用炸藥以及在森林中開辟道路。由於中國石化被迫進行的環境影響調研尚未獲得認可,這些行為都是非法的。加蓬政府的一個代表團考察了公園,證實中國石化的確進行了一系列破壞環境的行為。

這一醜聞在加蓬的國際投資者中引起了騷動,而加蓬的環境活動家們則指出,那些腐敗的地方官員之所以持不同的看法,是因為他們撈到了個人好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國家公園當局最終下令中國石化停止開采活動。但是,一項大規模的采礦項目很快又要在加蓬北部開始,同樣是由一家中國公司運作。在腐敗的加蓬政府機構的幫助下,渴求資源的中國公司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環境破壞,這真的很讓人擔心。

另外,越來越多的跡像表明,中國的戰略就是在防止本國環境進一步破壞的同時,從世界其他地區獲取資源。1998年長江洪水(造成2,500人死亡,直接損失數十億美元)之後,政府嚴格立法禁止國內的樹木采伐,並且制定了植樹護林的新政策,非法采伐也遭到嚴厲打擊。

但是,中國的建築、造紙和家具制造仍然需要木材。現在這些依靠大量的海外進口,特別是從非洲,而其中許多都是非法采伐的。中國的工業用材增長已經達到1993年的三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木材消耗大國。

按照Global Timber.org.uk的數據,中國從喀麥隆、剛果、赤道幾內亞、加蓬和利比裡亞的森林中獲取了大量的木材。令人擔心的是這一貿易中的非法性和伴隨而來的環境破壞。

中國從喀麥隆進口的木材中有一半是非法采伐的,而從剛果(布)進口的只有10%合法。赤道幾內亞的數字也一樣。在加蓬,出口到中國的木材的70%是非法的,而利比裡亞則百分之百非法,因為該國禁止木材出口。同時,很多人知道,中國從利比裡亞進口木材使該國的血腥內戰雪上加霜。

問題是,中國進口的木材種類並未完全公布。因此,無法確定中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助長了非洲的非法采伐。另外,中國也沒有公布進口木材家具,以及經過那些未經登記的中國顧客從非洲進口的大量木材的重量。

Image

Chas Pope攝  
石油需求

除了南非,中國在非洲十個最大的貿易伙伴都是產油國。眾所周知,“資源的詛咒”在許多石油儲量豐富的非洲國家十分突出——石油的豐富反而導致了這些國家民主和政府責任的衰退。從石油收入中獲益的政府不需要通過稅收來獲得收入,因此就更容易對那些政府責任和政治參與的呼聲置之不理,隨之而來的財源爭奪大大加劇了政治的不穩。當然,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問題在議事日程的地位不會很高。由於石油產品主要銷往國外(國際市場),產生效益的只限於產油地區那一小片。這使得產油地之外地區的整體經濟健康變得即使不是無足輕重,也十分次要。

尼日利亞和尼日爾三角洲作為環境災難地區的例子已經廣為人知。重要的是,尼日爾國內對於中國企業在該國石油行業中的行為已經有了切實的關注。2006年4月,尼日爾三角洲一家煉油廠附近發生了一起炸彈爆炸事件,這是針對中國在該地區影響擴大的專門警告。尼日爾三角洲解放運動(MEND)聲稱,“我們希望警告中國政府及其石油企業要在尼日爾三角洲好自為之。中國政府在落後地區的投資行為把他們的公民置於我們的火線之中。”

我們必須看到,中國並不是唯一在非洲進行開發的國家,對於非洲環境的忽視也不只有中國。在這一點上,西方在非洲的活動史沒有什麼光榮紀錄。說實在的,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和西方國家比起來,中國在非洲的資源開發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在面對環境時,中國目前在非洲的開發是有問題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王英萍認為:“中國的經營更加注重保護環境”,但其他人並不同意。

中國的官方出版物引用塞拉利昂駐華大使的話說:“中國人來了就干,並沒有開會討論環境影響評估、人權以及管理的好壞。我並不是說著這是對的,只是說,中國的投資之所以興旺是因為他們沒有設置高的基准。”

中國應該開始設置高基准、把在非洲的資源開發變成一個合作互利的榜樣,而不是讓人們對近來中國在非洲高漲的興趣產生疑問,現在已經是開始行動的時候了。畢竟,非洲大陸最需要的還是像中國這樣的開發者。

伊安·泰勒是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國際關系學的高級講師。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