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利威的客戶丹佛斯批評澳利威打壓工會

澳利威客戶丹佛斯要求它們的供應商遵守企業生產守則,這是一個包括一系列有於工會權利和其他權利的框架。丹佛斯在一項研究中批評了澳利威在中國工廠的情況。這推動了澳利威的對話。

丹麥電子公司澳利威由於它在中國煙台工廠對待員工及工會的方式而受到嚴厲批評。澳利威在其工廠非法解雇工會主義者而備受譴責。

丹佛斯是澳利威的客戶,所以它到中國調查並調查了這個案件,來確定(澳利威)公司是否觸犯了工人的權利。

在丹麥工人聯合會在時事通訊中批評澳利威之後,丹佛斯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導Malene Ostergaard就開始了這項調查。

Malene Ostergaard說,“我們已經派人去查看情況,並已與丹麥工人聯合會和澳利威展開對話。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已經說過,必須解決澳利威(的問題)。”

丹佛斯要求其供應商必須遵守企業生產守則,它是一系列有於工會權利和其他權利的規則。Ralph Østergaard的調查表明,澳利威違反了丹佛斯的生產守則。

澳利威的董事Rasmus Wolff之前否認了存在有員工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丹佛斯的批評使澳利威會與丹佛斯和丹麥工人聯合會會面,來找到(澳利威)中國工廠問題的解決辦法。

迄今為止,工會已取得部分勝利,澳利威已同意支付六名被非法解雇的工人和工會主席(她已被解雇)的補償金。盡管這些補償遠遠低於工會認為他們應得的數額。而且,工會(認為)仍有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存在。

丹麥工人聯合會跟蹤這一事件

丹麥工人聯合會國際部部長Sune Bøgh感到事情接近(真相了)。

Sune Bøgh說,“我很高興丹佛斯認真對待這件事情。它幫助對澳利威施加壓力,以找出解決辦法。”

他希望澳利威接受由丹佛斯和丹麥工人聯合會提出的批評。

澳利威已經減少生產,以致目前工廠只有30名員工,而1年以前有200名員工。工會會員已經全部被解雇,使工廠中的獨立工會難以為繼。

Sune Bøgh說,“丹麥公司不應該僅僅因為工廠遠離丹麥就允許(工廠)侵害工人權利。我希望中國澳利威工廠的領導層盡早解決工會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繼續,並要求澳利威展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真實意願。”

從澳利威董事Rasmus Wolff得到意見是不可能的。

2008年12月20日

丹麥原文:http://forsiden.3f.dk/article/20081220/NYHEDER/812190369/2166/NYHEDER

Related article(s)